认知视城下莫言《酒国》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过程中,由于东西地域,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不可能实现零度翻译。翻译的距离包含若干类型,文本距离,历史距离,身份距离,文化距离,审美距离和操控距离。本文将其简化分为客观距离和人为距离,人为距离需要解决客观距离所带来的诸多翻译问题。客观距离的存在也给译者留下判定和调整这一距离的空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审美意象的认知和传递模式探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二者客观距离的遵循原则和调整策略,从而达到审美意象在目的语中的完美再现。本文以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酒国》为例,以首席翻译家葛浩文的译例为基础,探讨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拉大还是缩短,译者无论采取意象补充还是更换意象等方式都要使译文和原文实现动态对等,从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篇论文分为六章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学者们在翻译距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本论文以莫言的《酒国》葛浩文的译本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研究。  第二章:讲解了翻译距离这一概念的由来,学者对其的不同观点。列出了翻译距离的分类,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距离存在形式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  第三章:介绍了《酒国》这一小说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故事梗概,作品的作者和译者的理念。  第四章:运用文学翻译的认知原则,通过审美意境,意象和意象图示关系,意象传递的认知模式来深层次分析认知视域下文学翻译的构建策略。通过列举影响意象传递的文化因素来揭示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通过列举《酒国》的大量译例来分析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当源语和目的语的审美意象相同或相似时,可以拉近语言表层结构的距离。当源语与目的语的审美意象差异较大,通过更换意象和补充意象可以拉大语言表层结构的距离。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不尽相同,使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文化缺省现象。意象补充应是译者对目的语语境下的读者进行文化信息补充的手段。  第六章:针对翻译距离,认知意象,意象传递,《酒国》的作者和译者以及翻译距离的调整策略诸多方面,作者进行归纳总结。尤为重要的是,该论文还有诸多不足,未来还需不断研究。
其他文献
磁流变液是磁性颗粒分散于基液中形成的悬浮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屈服强度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在毫秒级内发生变化,利用磁流变液剪切应力可以进行动力的传递.本文应用Bi
通过对高速凸轮的设计加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由双重曲柄滑块机构组成的凸轮轮廓范成装置。对该范成凸轮的运动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加工刀具的误差补偿及其它
E.T.A.霍夫曼是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中期浪漫主义作家,其创作思想体现着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点在他最具代表性、艺术性最强的作品《金罐》中表现得尤
本文从考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人物关系入手,发现诗中表现的并非许多论者认为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歌颂男性之间的友谊,而是表现了男性之间的同性恋情。 本文分四章。第一章
目的:以处理过的红辉沸石为载体,Cu2+和Ag+作为无机抗菌剂粉体的主要抗菌成分,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沸石抗菌剂。方法:将辉沸石改型处理后,交换上具有抗菌性能的金属离子Cu
费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臼1934年问世以米,受剑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利评论。 本文作者一直被小说中隐约体现的神话色彩所深深吸引,所以本文采川以弗莱的理论为主要代表
作为英国著名女作家之一,乔治爱略特所在的维多利亚时代是不同思想交锋、社会变化动荡的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以及费尔巴哈的人本宗教颠覆了传统宗教对神的绝
聚醚改性硅油,是在硅氧烷链段上引入聚醚链段,使分子结构中含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一种特殊结构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其中聚硅氧烷部分赋予表面活性剂以耐候、低表面张力、抗
本文在对温度数据采集测试系统作总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传感器、A/D转换器、等硬件的选用,着重对测试系统的硬件进行了开发.所研究的测试
美国思想库又称“智库”或“智囊团”,由于思想库对美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力,因而思想库又被称为“第五种权力”或“影子政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