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及分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和应用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iphy,DSA)影像解剖学技术,对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脾叶动脉分支类型,脾叶动脉长度的影像解剖进行归纳描述,积累脾动脉及分支影像学资料;以此为基础,探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在多发伤并脾脏损伤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54例(脾脏损伤在3级以内),其影像学资料为来自脾脏损伤的患者而非来自脾脏正常的人群,但由于此类患者的脾脏损伤大都在Ⅲ级以内,损伤较为浅表及局限,并不影响脾动脉及脾叶动脉的解剖学观察;相反,笔者认为此种做法更符合临床需求。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脾动脉造影,采集脾动脉正位DSA资料,进行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脾叶动脉分支类型;脾叶动脉长度;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的测量,对54例患者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及其他综合治疗的观察并做相关分析。  结果:本组54例脾动脉正位DSA资料中,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有两种:①集中型,6例,占11.1%;②分散型,48例,占88.9%;以分散型占优势,与传统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脾动脉分支类型:一支型0例;二支型44例,占81.5%;三支型10例,占18.5%;多支型0例。脾动脉末段内径平均为6.0mm,脾上叶动脉内径平均为3.8mm,脾下叶动脉内径平均为3.3mm,脾上叶动脉长度平均为2.8cm,脾下叶动脉长度平均为3.0cm;54例患者中51例均一次栓塞成功,2例行第二次栓塞成功,1例最终行开腹切脾术(OS)。同时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液,术后发热5例,脾囊肿1例,胸水14例,经积极处理后,顺利康复。  结论:采用脾动脉DSA影像了解脾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进一步论证了脾脏血供呈节段性分布的论点,为超选择性插管、预定和控制栓塞范围、避免误栓胰尾动脉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VitA)含量及某些免疫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对婴幼儿肺炎发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1)选取40例患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年龄1月
目的:通过蝇蛆粉作用于旋毛虫感染鼠,观察蝇蛆粉对感染不同时期鼠组织病理损伤和虫荷的影响,检测蝇蛆粉对感染旋毛虫鼠不同时期血细胞、特异性 IgG、总IgG、总 IgE和T淋巴细胞亚
猪带绦、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尤其是脑囊虫病,致残率、死亡率相当高,危害更严重。该病呈全球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
胎盘损伤可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造成胎儿缺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而这些疾病又可引起或加重胎盘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