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获得一种适用于红光发射的宽带掺Eu的低对称性基质材料12CaO·7Al2O3(C12A7:Eu),深入研究了Eu掺杂12CaO·7Al2O3(C12A7)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光学性质。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12A7:Eu,通过X射线衍射(XRD)、微区拉曼光谱、激发光谱、吸收光谱以及光致发光等测试手段对C12A7:Eu予以表征。XRD结果表明已经获得单相的C12A7粉末,Eu离子可能掺入晶格中;拉曼光谱表明已经获得具有笼状结构的C12A7,同时Eu可能掺入到晶体格位中并且没有破坏晶格结构;在激发光谱和吸收光谱中观察到了基质的吸收,电荷迁移态跃迁以及Eu3+的f-f跃迁。利用Ar+离子激光器488 nm(2.54 eV)和He-Cd激光器325 nm(3.82 eV)激光线作为激发源,可观测到C12A7:Eu在可见区的室温发射。在578, 588,614 nm附近的多峰发射,分别对应于Eu3+的4f6电子组态内从激发态5D0能级到7FJ (J=0,1,2)能级的跃迁发射,其中很强的5D0→7F2的受迫电偶极跃迁是红光发射的主要来源。5D0→7F0跃迁不能被晶体场劈裂,因为5D0→7F0的跃迁有两个发射峰,所以可以判断Eu3+在C12A7晶格中有两个不同的格位。通过分析C12A7中Ca离子周围的环境,得出Eu离子更易于取代Ca2+离子的格位,研究C12A7:Eu的光学特性表明基质阳离子的低对称有利于解除Eu3+的4f壳层的禁戒跃迁,增强Eu3+的光发射。本文研究了从80 K到300 K温度变化范围内C12A7中Eu3+在488 nm激光激发下的变温荧光发射特性,发现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而后又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本文用热激活和无辐射过程造成的温度猝灭相互关系的机制解释了样品荧光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用公式拟合了样品的变温曲线。当用325 nm激光激发时发光强度随温度也有一个最大值,我们认为这可能与Eu3+离子和基质C12A7的缺陷能级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过程有关。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C12A7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适合Eu掺杂的基质材料,而对于强而锐的C12A7:Eu的红光发射,表明C12A7:Eu可用于显示以及半导体照明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