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新市民涌入城市,一方面在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居住就业,但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以往学者的研究大多涉及工作、住房、购物及融入等问题,而有关外来新市民地方认同的研究并不多,但外来新市民地方认同关乎其市民身份认同,也关乎外来新市民群体的行为意向,成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关键,于是探讨城市近郊外来新市民地方认同现状及形成机制,具备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外来新市民聚居的城市近郊——庄市街道作为案例点进行研究,具体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不同社区类型对外来新市民地方认同是否产生影响、外来新市民地方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地方认同的总体状况三个方面。将庄市街道16个社区/村的内部特点进行比较,最终将其划分为城市边缘区、乡村边缘区及乡村腹地区三类,并按外来新市民人口数的典型性各选取一个典型社区作为案例点,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影响外来新市民群体性地方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将三个社区中地方认同度最高的庄一社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通过个案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对比统计的方法对外来新市民群体与本地居民群体从个人特征、工作状况、住房状况、休闲状况、社区认知及其日时空间行为六个方面进行比对研究。 研究得出:(1)外来新市民群体因自身或社会资本不足而聚居于城市近郊,并出现与“留守”的本地老年居民混居于人口异质化的街道或社区,对外来新市民行为意向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认同度普遍不高,且受个体社会因素、工作住房稳定性因素、经济住房因素及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2)外来新市民群体与本地居民群体相比,外来新市民群体社会交往内卷化、身份认同固化仍然明显;呈现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工作强度大及社会保障不足的“边缘化”就业现状;存在住房条件差、租金昂贵、住房不稳定等现实问题;日常时空间行为大都以维持生计为主要目的,与社区互动不足,且在补充先天资本不足的问题上,因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而无法实现。 (3)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提出的“人力资本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的创新性社会转型蓝图,作为弱势群体的外来新市民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更加困难,也将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其进一步的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