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和超声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超声,评价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上的准确性和与超声的一致性;探讨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定量分析软斑块的能力。 方法: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先行超声检查,一周内再行MRI检查。根据超声和MRI检出斑块的数量、位置,定性比较MRI和超声在诊断磁共振斑块上的一致性、准确性。根据超声和MRI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检出软斑块的数量,定量分析MRI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软斑块的能力。 结果:MRI与超声在诊断颈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一致的图像有38处,MRl与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致性用Kappa值估计,结果Kappa值>0.75,一致性良好。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超声和MRI对照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动脉狭窄的超声和MRI的显示没有差异性(P>0.05);以超声为标准,比较MRI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7%,准确性为86%。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成分的超声和MRI对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和MRI分级没有差异性(P>0.05)。超声检测到的36处斑块中软斑块占16%,MRI检测到的36处斑块中,软斑块占11%;在斑块成分超声和MRI分级中,中度Ⅱ级最多见,在36处斑块中分别占58.3%,61.1%。 结论:MRl与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一致性较好,MRI是一种有效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工具。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能提供可靠的诊断。MRI能发现软斑块并能定量分析软斑块,对判定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可能性。 第二节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RI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梗塞相关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和脑梗塞相关性的能力。 方法: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先行超声检查,1周内行MRI检查,再回访4个月内病人发生脑梗塞情况。我们通过其是否存在临床事件,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各种成分参数进行比较,以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致动脉狭窄的分析中,颈动脉轻度狭窄Ⅰ级为一个统计单位,颈动脉狭窄Ⅰ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r=0.344,P=1.37);颈动脉狭窄Ⅱ、Ⅲ、Ⅳ级作为一个统计单位,颈动脉狭窄Ⅱ、Ⅲ、Ⅳ级和脑梗塞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r=0.832,P=0.001);脑梗塞的发生率随着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而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和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硬斑块(斑块分级中度及以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r=0.387,P=1.25);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斑块分级中度以上)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r=0.914,P=0.00)。 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梗塞存在正相关性,越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可能性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和脑梗塞存在正相关性,越多的软斑块导致脑梗塞出现的可能性越高。MRI能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软斑块,判定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