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多色系荧光多肽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f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GFP)是一种存在于海洋生物维多利亚多管水母中的极具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的天然发光蛋白。GFP的核心发光元件是由对羟基苄基2,3-二甲基咪唑啉酮(p-hydroxybenzylidene-2,3-dimethylimidazolinone, p-HOBDI)构成的生色基,蛋白内大量分子间氢键围绕在p-HOBDI周围,将生色基限定为单一稳定构象,从而使蛋白在蓝紫光的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为了对GFP进行生物仿生,拓展其应用范围,先后发现生色基类似物、富含氢键类蛋白质以及芳香肽类纳米结构等生物材料具有内在的荧光特性。其中,具有自发荧光性的多肽纳米颗粒由于结构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合成简便、可自组装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单一荧光色调和狭窄的应用范围等突出问题成为荧光多肽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本文拟开发新型仿生荧光多肽材料,深度剖析其发光机制,并积极拓展其在分子示踪、生物成像、药物递送与病毒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1)设计开发彩虹色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
  本论文从GFP及其突变体生色基结构获取灵感,系统构建了一系列仿生寡肽,将仿生多肽材料的荧光光谱范围拓展至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和红色等可见光区域,有效地突破了瓶颈限制。由于广泛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红边激发荧光位移效应(Red edge excitation shift, REES),非荧光寡肽可自组装形成彩虹色荧光纳米颗粒,被称为多肽彩虹套装(Peptidyl rainbowkit, PRK),展现出内在的光致发光效应。PRK寡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与荧光蛋白可比拟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相比于GFP,PRK寡肽使用简便、成本低廉,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特性将促进PRK成为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仿生荧光材料。
  (2)阐释PRK荧光机制-聚集诱导发光。
  采用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Coarse-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CG-MD)、系统的结构表征以及合理的实验等手段对PRK寡肽荧光发光机制进行深度阐释。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是PRK寡肽组装体产生荧光的主要原因。此外,模拟结果直观地阐释了多肽纳米材料的荧光机理,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限制了寡肽残基的分子内运动(包括分子内振动、转动等),从而阻断了能量的非辐射构象弛豫等途径,最终产生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3)荧光多肽纳米颗粒用于实时监测核酸递送过程。
  为拓展PRK应用范围,从病毒结构获取灵感,在PRK寡肽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非致病性多肽病毒样纳米颗粒(Peptidyl virus-like nanoparticles,pVLPs),即将猿猴空泡病毒核定位序列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第三可变区多肽(Thethird variable loop,V3)等两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肽段通过二茂铁-苯丙氨酸二肽(Fc-FF)共组装在一起,制备形成具有荧光特性的功能化pVLPs。研究结果表明,pVLPs在绿光光谱范围内表现出稳定的荧光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以及细胞穿透性,并在实时监测核酸的递送等应用上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4)理性设计多肽纳米颗粒用于核酸药物定向递送。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艾滋病病毒表面囊膜蛋白(glycoprotein 120, gp120)上的第三可变区多肽与猿猴空泡病毒大T抗原蛋白分子的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通过分子与纳米仿生,以及对病毒多肽的组装调控,成功制备仿病毒纳米颗粒pVLPs。该颗粒可携带核酸类基因药物,以类似病毒的跨膜方式将基因药物靶向运送至病毒易感细胞内。此外,该仿生病毒颗粒在基因递送过程中还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定向运输性。
  (5)仿生荧光多肽纳米颗粒用于长期稳定细胞成像。
  基于PRK寡肽,成功构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酪氨酸类(Fc-YY)荧光多肽。与GFP生色基光学性质相似,多肽纳米颗粒中,酪氨酸残基通过分子间氢键交织作用在一起,并在酪氨酸残基变为酚类阴离子时发出绿色荧光。当酪氨酸类多肽与HIV的GPGR多肽序列共价连接后,展现出细胞穿透和溶酶体逃逸等特性。生理条件下,共价连接的酪氨酸类多肽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pH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在长时间活细胞成像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6)仿生章鱼状DNA用于病毒检测。
  为进一步拓宽PRK寡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从章鱼捕食过程获取灵感,构建了一种以pVLPs为基因载体的章鱼状DNA(Octopus-like DNA,OLD),可应用于HIV-1基因的快速无酶检测和HIV感染过程中病毒核酸的可视化。该方法既适用于HIV基因片段的检测,也适用于单链基因组的检测,是一种快速HIV检测技术。该检测方法与设计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其他病毒类疾病检测。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水母荧光蛋白发光现象获取灵感,构建多色系多肽荧光纳米颗粒PRK。PRK寡肽及其衍生物在生理条件下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光稳定性以及pH响应性,在生物分子示踪、基因药物定向递送、活细胞长期成像、病毒检测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我国现有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标准普遍较低,不足以应对高重现期暴雨流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内涝防治经验,我国学者提出构建以道路为地表行泄通道的大排水系统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道路交叉口作为地表行泄通道排涝流量的二次分配关键节点,其流量分配精确计算对于下游道路行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在道路交叉口流量分配计算通常直接延用矩形明渠平底交叉口研
学位
本文基于现有车辆扫描法识别桥梁模态参数的不足,提出了应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从接触点响应中识别桥梁参数的方法。  本文基于一定假设推导了车桥互制系统响应的理论解,尤其得到了获得接触点的实际计算公式。后文分别从模拟和试验来对比和验证了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对识别桥梁模态参数的性能。紧接着,基于车桥系统有限元的推导,通过一个典型例子进行了两种信号(接触点和车辆加速度)的比较。一方面,对提出识别频率方法的
学位
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频频发生,并多次发生高强度地震,加上西南地区山地众多,地质条件复杂,这使锚固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锚索锚固技术也应时而生。相比较传统的锚固技术,锚索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不仅如此,锚索还可以和其他锚固方式进行组合,协同加固,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锚索锚固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广泛普及,但是地震作用下锚索锚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一套成熟的、
学位
抗生素是一类新兴痕量污染物,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治疗,因其近年来在环境水体中被频繁检出而被日益关注。吸附法是去除水体中抗生素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吸附法的核心,研发高效、经济、可持续利用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  有序介孔硅材料以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均匀的孔径分布、高比表面积、化学惰性以及易修饰的孔道内表面等优点,在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与传统吸附剂的分离
学位
我国西南山区广泛分布着岩质边坡,这些边坡大多都位于岩溶强烈发育的地带,坡体内密布许多陡倾的节理面,且下方往往存在着地下开采活动,斜坡地势险要,坡面“上陡下缓”,坡体岩性“上硬下软”,上层硬岩多为碳酸盐岩层,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错综复杂的岩溶管道。在独特的地质环境与地下采矿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受岩溶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破坏的坡体极易失稳。因此对采动作用下岩质坡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地下开采诱发岩溶边坡
学位
预制工厂的建设是推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预制工厂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施工调度优化减少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一直是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有关施工调度优化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优化算法的使用和模型的建立上,不同项目之间施工调度优化的差异性未被充分考虑,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低。本文以预制工厂施工调度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施工工期,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为优化目标,
学位
海水淡化技术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反渗透(RO)具有能耗低、模块化程度高和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对于沿海地区及岛屿,由于能源供应问题,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和反渗透技术的耦合成为研究热点。但风速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风能在反渗透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  根据风速不稳定性的特点,本文设计了混合风力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驱动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首
酶是一种具有高催化效率和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但是,游离酶的低稳定性和难以回收再利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提高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载体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影响固定化酶的性能。因此,本论文利用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修饰固定化载体,以期提高固定化酶性能;进而研究了一种水溶性两性离子聚合物对各种酶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首先研制了两种新型两性离子聚合物接枝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生物污损是指生物分子、微生物、细胞等在材料表面上的有害粘附,是光学透镜、医用器械、海洋设备等诸多领域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亲水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的吡咯烷酮单元可紧密结合水分子,涂覆于材料表面后可结合水分子从而形成水化层,同时由于其呈电中性,所以可有效消除生物大分子与材料表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抗生物粘附界面。本文基于PVP的“亲水抗污”性质,设计并制备了多种新型稳定的抗污
传统的推进剂燃料肼及其衍生物具有毒性和致癌性,操作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自燃型离子液体具有蒸气压低、毒性低、液相温度范围大、热稳定性高等优点,是最有潜力取代肼及其衍生物的新一代推进剂燃料。  本文合成了23种离子化合物,其中17种为自燃型离子液体,对它们的黏度、密度、熔点、分解温度、生成热、比冲、点火延迟时间等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自燃型离子液体的密度在0.908-1.270g·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