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条锈病Yr26相关基因的筛选和克隆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最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影响冬季谷物生产的主要病害。条锈菌可以借助风力远距离传播,小麦条锈病在中国的危害范围很大,培育抗性品种是预防和控制条锈病最有效的途径。Yr26是从由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培育出的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材料中挖掘出的抗条锈病基因,该基因对目前中国所有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均有抗性。王春梅等(2008)将Yr26定位于小麦1B染色体片段C-1BL-6-0.32,Zhang(2013)等通过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将Yr26定位到CON4和CON6两个分子标记之间,它们和Yr26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8cM和0.17cM。由于Yr26定位在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域,这给图位克隆带来了很大难度。本研究尝试综合利用基因芯片和精细定位的信息,筛选Yr26抗病相关基因和候选基因。1、基于多样本、多时间段的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和病毒介导基因沉默功能快速鉴定体系发掘条锈病抗性相关基因本实验室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感病材料扬麦158、抗病材料92R137和抗病材料R236受条锈菌诱导前和诱导后12小时和36小时的基因表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获得17个特异性地在抗病材料中受条锈菌诱导表达的基因,这17个基因不仅在两个抗病样本中均受条锈菌诱导表达,而且在两个抗病材料与感病材料受条锈菌诱导12小时和36小时两个时间段相比也呈现差异表达趋势。对17个差异探针进行了功能注释,从中筛选出可能与抗病相关的3个基因Ta.23165.1.S1_at、Ta.16040.1.A1_at、TaAffx.114048.1.S1_at。Ta.23165.1.S1_at 编码 SNF1 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Ta.16040.1.A1_at 编码 GTP 结合蛋白 OBGC1,TaAffx.1 14048.1.S1_at(HP)编码热击蛋白。利用VIGS技术对这3个基因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基因沉默植株叶片表型没有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观察显示目的片段沉默后导致条锈菌侵染点坏死面积减小、次生菌丝分支数增加、菌丝长度增长,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Yr26抗条锈病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2、基于基因精细遗传定位和差异表达数据筛选Yr26的候选基因在受条锈菌诱导12小时,抗病材料R236和92R137与感病材料扬麦158相比有27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受条锈菌诱导36小时,抗病材料R236和92R137与感病材料扬麦158相比有299个差异表达基因;抗病材料R236和92R137诱导12小时与非诱导样本相比有1884个差异表达基因;抗病材料R236和92R137诱导36小时与非诱导样本相比有3296个差异表达基因。将4个数据库中的5757个差异表达探针序列与D基因组序列相比,发现有443个探针在1D染色体上有同源基因,其中120个位于Yr26两侧标记CON4和CON12的覆盖区间内。继续对这120个基因在IWGSC的1BL测序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17个基因在1BL上有同源基因。对这17个基因进行功能预测,发现有参与细胞组成的基因,转录因子基因和抗病蛋白基因等。3、Yr26候选基因TaRLP2的克隆与特征分析在上述筛选到的17个基因中发现了编码LRR类受体蛋白的基因Ta.4479.2.S1_a_at。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 Ta.4479.2.S1_a_at 在 1AL,1BL 和 1DL 上的同源序列,设计了针对三个基因的保守引物和针对1BL序列的特异引物。在含有Yr26基因的抗条锈病材料[92R137、PR(以92R137为供体亲本、扬麦158为轮回亲本的回交8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抗条锈病材料)、Yr26的来源亲本γ-80]和感条锈病材料[扬麦158、感条锈病材料PS(以92R137为供体亲本、扬麦158为轮回亲本,在回交8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感条锈病材料)、四倍体感条锈病材料中引1286]中进行保守引物的首轮PCR和B组特异引物的巢式PCR扩增,克隆得到各个抗感材料中位于1BL染色体上的1368bp的基因。将从抗感材料中克隆得到的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抗病材料来源的基因和感病材料来源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仅在几个位点上存在SNP的差异,并且这些SNP位点在抗病材料中是一致的,感病材料中是一致的:在31,255,270位核苷酸由感病材料的C突变为抗病材料的T,62位由感病材料的G变为抗病材料的C,120位由感病材料的A变为抗病材料的C,279位由感病材料的G变为抗病材料的T。对B组基因序列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基因编码LRR类受体蛋白,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TaRLP2。通过对抗感材料TaRLP2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发现两者之间只有两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其中在第16位感病来源的基因是疏水性的脯氨酸(P),抗病来源的基因为亲水性丝氨酸(S),在第26位感病来源的基因是亲水甘氛酸(G),而抗病来源的基因为疏水性的丙氛酸(A)。抗感材料中氨基酸差异位点位于基因的信号肽区域,有研究表明信号肽引导分泌蛋白质的运输,因此推测该基因信号肽区域氛基酸序列的突变可能导致其在抗感材料中行使不同的功能。本研究在利用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批受条锈菌诱导差异表达基因的基础上,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对部分基因进行了初步功能分析,同时基于精细定位信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了Yr26的候选基因,推动了Yr26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研究。
其他文献
水稻和小麦、玉米并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此外,在学术研究上,由于水稻的基因组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相比较小,已经成为禾本科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现今,水稻全基因组已经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创新之一,目前已成为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构筑住房金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80年代以来,在马来西亚、香港等新兴
目前,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稻仍是水稻生产上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类型。通过三系法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是一条值得探索并可能获得成功的途径。本研究从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籼粳三系的恢保特性、不同细胞质粳稻不育系的稳定性及开花习性等几个方面就三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已育成的广亲和不育系、广亲和恢复系进行了三系亚种间配组的尝试。 1、利用粳稻品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遗传改良工作历来倍受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手段定向改良小麦品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采用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推广的2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采用4种诱导培养基和3种分化培养基,比较了不同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3种诱导培养基和1种分化培养基,同样比
以沿黄灌区甘肃景泰县和宁夏中宁县栽植的枸杞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不同器官盐离子含量以及根区的土壤盐分含量,并观测了枸杞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旨在探索盐渍生境——枸杞复合系统的演替规律和枸杞的抗盐适应性,对于在盐渍土壤中发展枸杞产业和开发盐渍土壤资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在一定的盐度梯度下,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增高,枸杞各器官K+、Cl-平均含量和Na+/K+均呈
本试验采用NCII设计组配试验材料,根据不完全区组设计(α-Lattice Design)进行田间试验,从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等方面系统地研究2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群体的种质基础,根
为了揭示新疆高产棉花棉铃增重的机理,探讨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途径,本文采用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和内地引进的早中熟棉花品种为材料,以单铃及其构成因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新疆南疆、北疆与河北不同生态棉区的横向比较、同一生态棉区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比较、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比较等,探讨棉花单铃构成因子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纤维品质及超分子结构的变化及与温、光等主要气象生态因子的关系,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