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樱属(Cerasus)植物于每年的早春开花,多为先花后叶或花叶同期,花色丰富,观赏价值较高,为全球重要的景观营造树种。本研究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引种栽培的迎春樱桃(Cerasus discoidea)、尾叶樱桃(Cerasus dielsiana)、钟花樱桃(Cerasus campanulata)、华中樱桃(Cerasus conradinae)和云南高盆樱桃(Cerasus 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开展5种樱属植物的花部器官物候期观测和开花形态和解剖学研究,探索花部器官物候期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5种樱属植物开花物候期分为花芽复苏期、芽鳞裂开期、花梗伸长期、初花期、盛花期、落花期、座果期,其中,在花芽复苏期至花梗伸长期花器官快速生长。开花期为2月上旬至3月中旬,迎春樱桃开花最早、开花期最短,钟花樱桃开花稍晚、开花期最长,云南高盆樱桃和尾叶樱桃开花最晚;尾叶樱桃花朵冠径最大,钟花樱桃花朵冠径最小;钟花樱桃色彩最艳丽为绯红色,华中樱桃的花色最浅为白色。主成分分析表明10个花器官性状指标其对开花特性的总累积贡献率达到84.712%,以钟花樱桃的开花特性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部的大小性状指标对开花特性影响最大;时序聚类分析得出5种樱属植物可分为早花期(迎春樱桃、钟花樱桃)、中花期(华中樱桃)、晚花期(尾叶樱桃、云南樱桃)3种时序类群。染色试验表明仅钟花樱桃和迎春樱桃花粉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但花粉离体培养试验则表明5种樱属植物的花粉萌发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高到低为:钟花樱桃、迎春樱桃、华中樱桃、云南高盆樱桃、尾叶樱桃。扫描电镜观测和分析表明,5种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相似,均接近于椭圆形或长球形,花粉萌发率与赤轴值和极轴值存在显著性正向关系(P<0.05),萌发率越高则落果率越低。不同温度保存研究表明,花粉在常温保存下萌发率快速降低,而在低温保存下萌发率缓慢降低,樱属植物花粉以-60℃的低温更适合长期保存。5种樱属植物的开花物候期与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SOD和POD活动变化之间密切相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在5种樱属植物开花物候期中均为略上升的双峰曲线,可溶性淀粉含量除迎春樱桃在盛花期显著升高外均为平稳波动变化曲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基本为上升双峰曲线,SOD活性在盛花期之前波动变化而在盛花期后逐渐降低,POD活性变化均为双峰曲线,IAA含量除钟花樱桃在盛花期显著升高外均为平稳变化曲线,ABA含量均呈略上升趋势,GA3含量除华中樱桃变动较大外均变化平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种樱属植物营养物质含量、酶活性水平、内源激素、花粉特性与开花形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P<0.05);R聚类分析表明多数开花性状之间具有独立特性,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花部大小、花部综合性状和花期花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