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太玄(1895.2~1968.7)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曾获得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理学硕士、巴黎大学国家理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相当于校长)。他一生学贯中西、经历丰富、涉猎甚广,是近代中国科学与民主进程中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但学界对于他的思想及生平的研究却显得非常薄弱,至今尚无严格意义上的研究著述。
本人作为一个川大人,在尽可能搜求周太玄公开发表的各类著述的基础上,有幸接触到一些他遗留下来的极为私人的书信和日记,获得与他的后人多次交谈的机会,获取了第一手的访谈资料。除此以外,本人还查阅了周太玄的相关档案资料,这些都为解读周太玄提供了最为必要的资料基础。周太玄的一生历程就是近代知识分子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他始终都遵循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努力求学获取知识,学成之后教书育人,他向往和追求的就是自由知识分子道路一精神自由、学术独立。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周太玄是一个相当活跃的思想家和文化人,在教育、科学、思想、宗教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引起相当的关注。但周太玄在政治上无意“表面化”,始终处于左右两极的中间,加之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任教地处西南的四川大学,在科研上因回国以后受所在地区研究条件的限制,所学专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多的精力都致力于科学著作的翻译,一度疏离了政治及学术文化中心,以至被误认为只是近代史上不太主流的或相对“中层”的角色。本文拟对周生平作一相对全面的考察,对其思想、心态做一梳理和研究,对历史的细节做尽可能多的描述和呈现,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
本文是周太玄思想及生平的专题研究,以周太玄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阶段作为大体的划分,对每个阶段厘定了一个“主题”做重点的探讨,尽可能的利用已有史料重建他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侧重于梳理他的思想发展脉络。
本研究除了绪论和结语,正文部分分为六个章节展开,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周太玄与少年中国学会。本章探讨了周太玄在少年中国学会酝酿和发起时期所起的作用、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后他的具体作为以及他对会务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努力。此一时期为周太玄的思想奠定时期,此后他的一生基本都是循着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和信条走着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之路,终身不悔。
第二章周太玄的留学生涯(1919-1930)。本章主要重建了周太玄海外求学的艰苦经历、他对留法勤工事务的参与以及当时他的交游情况。这时的周太玄思想渐趋成熟,他在法国选择了生物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志业,并且接受了严格的科学训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求学奋进,最终学有所成,这在当时留法俭学的学生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三章周太玄的宗教观。本章首先回顾了二十年代少年中国学会对于宗教问题的大讨论以及周太玄所持的激烈的反宗教立场。其次着重探讨周太玄的宗教观念的转变,中年之后他开始转向信奉佛教,精研佛经,他的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反映了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个人及国家命运前途的深刻忧虑,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及个人处境的一种消极应对。
第四章周太玄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本章回顾了周太玄教育思想的两大方面:一、介绍引进欧美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二、对于我国初等教育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学成归国后,周太玄在四川大学前后从教十余年,对四川大学生物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良多,他还积极参与了四川大学的诸多校务,在高等教育领域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实践。周太玄一生最为钟爱的就是教育事业,力图“教育救国”。早在民国初期的一二十年代他就写了大量的教育方面论著,不遗余力地为建立近代教育新的理论体系“鼓与呼”。一旦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教育梦想,他就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创造条件搞科研,终身勤而不辍。
第五章参与建国初期的统战工作。本章主要叙述了周太玄与《大公报》的关系以及他在建国初期统一战线工作上作出的贡献。周太玄与《大公报》渊源很深,他与《大公报》灵魂人物胡政之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惺惺相惜。周太玄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很多论述,尤其是他在“星期论文”栏目里发表的论述,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情怀。1949年他主持香港《大公报》工作以后,努力促使《大公报》左转,回到人民的立场。他以《大公报》作为重要的阵地,为建国初期的统战工作贡献了力量。这一时期周太玄留下了较多的家信和日记可以参详,再佐以周太玄的相关档案资料,本人希望能够藉此考察一个由旧社会步入新社会的知识分子,他对于新生政权的观察与参与,他的自我调适与融入,为研究那一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史提供一个样本。
第六章回归教育与科学。本章叙述了周太玄担任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时的作为以及从1953年到1968年之间他在中国科学院的岁月。1952年周太玄出任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相当于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四川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政治上进行了“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周太玄的经历,既展现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奋发的精神、努力工作的面貌,又反映了他们愿意改造内心的“旧我”,试图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1953年奉调进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周太玄最初试图在科研工作上一展抱负,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实践。但正如五十年代所有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他的命运也随着政治运动起伏,此处主要呈现了他在“反右”运动中以及“双反”交心运动中的经历以及思想变化情况。
回顾周太玄的一生,他终生实践着“少中”宗旨——“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在“奋斗、实践、坚忍、俭朴”的口号指引下,追求着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的富强。他是我国近代众多自由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也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之一,他那种不畏艰苦、努力奋斗、为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贡献一生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可供汲取的营养。本文所开展的有关周太玄的思想及生平研究或可有助于人们理解一个多棱面的近代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