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前瞻性设计、定期随访以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TE)患者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入院经肺动脉造影(CTPA)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住院且同期行超声心动图的肺栓塞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住院期间的诊疗信息、实验室资料等。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2年定期随访,具体内容包括临床特征、CTPA、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功能、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动脉血栓残余情况。急性PTE患者经3个月以上抗凝治疗后PASP≥37mm Hg且WHO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或PASP>50mm Hg作为CTEPH的诊断标准。随访2年后依据是否进展为CTEPH将患者分为CTEPH组和非CTEPH组,比较两组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t检验或卡方检验)P<0.05的变量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CTEP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急性PTE后CTEPH的发病率最终共133例患者配合完成了2年的随访工作。在6个月时CTEPH的发生率为11.28%(15/133),随访达1年时CTEPH的发生率为9.02%(12/133),随访达2年时CTEPH的发生率为8.27%(11/133)。2急性PTE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趋势经2年的随访研究,共11例急性PTE患者进展为CTEPH。CTEPH组患者在PTE确诊时平均PASP为80.73±34.04mm Hg,随访发现,在PTE确诊后的6个月内其PASP有的升高,有的降低。在6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平均PASP为82.55±20.21mm Hg,12个月及24个月其平均PASP分别为81.00±20.48mm Hg(P>0.05),83.91±18.15mm Hg(P>0.05)。因此,CTEPH组患者在PTE确诊后的6个月其PASP有的升高,有的降低,6个月后肺动脉收缩压总体趋于稳定。在非CTEPH组患者中,其PASP在PTE确诊后的6个月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4.90±27.51mm Hg降至7.21±15.94mm Hg(P<0.05)。这些患者在12个月及24个月其平均PASP分别为2.49±9.37mm Hg(P<0.05)、1.33±6.69mm Hg(P>0.05)。因此,非CTEPH组患者其PASP在PTE确诊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年后肺动脉收缩压趋于稳定。3发生CTE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得出:男性(χ2=4.520)、下肢静脉曲张(χ2=13.661)、既往PTE病史、复发PTE、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PTE确诊时PASP水平(t=-6.320)在CTEPH组与非CTE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PTE(OR=35.981)、下肢静脉曲张(OR=24.541)、PTE确诊时PASP水平升高(OR=3.174/20mm Hg)是急性PTE后CTE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研究显示急性PTE后CTEPH的发生率为8.27%(11/133)。2通过对急性PTE患者的随访研究显示CTEPH组患者其PASP在PTE诊断后6个月内有的降低,有的升高,6个月后的随访显示PASP总体趋于稳定;非CTEPH组患者其PASP水平在PTE确诊后随病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1年后PASP水平趋于稳定。3复发PTE、下肢静脉曲张、确诊PTE时PASP水平为急性PTE后CTE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