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类及诺氟沙星与钼酸钠对稀酸中45#钢缓蚀性能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蚀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涂层、阳极钝化、阴极保护和添加或使用缓蚀剂等。其中,使用缓蚀剂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防腐手段,是提高钢件耐腐蚀性能的有效途径。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型缓蚀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及经济效益,其分子可以通过杂环原子或者不饱和键吸附在金属表面,达到抑制金属腐蚀的目的。然而随着缓蚀剂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出现,本着保护环境的原则,开发和研究高效、廉价、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已成为缓蚀剂研究的新课题。  本论文主要通过失重、电化学测试、表面形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考察了五种物质对3%HCl溶液中45#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其中包括无机化合物—钼酸钠及四种有机化合物(氟康唑、替硝唑、磺胺甲噁唑、诺氟沙星),选取的有机物均具有较好稳定性,抑菌、无毒,且含有不饱和键及氨基或磺酰基等官能团。本论文对五种化合物的缓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它们的缓蚀效果。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298K时,四种有机缓蚀剂在3%HCl溶液中对45#钢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缓蚀机理为有机分子吸附在45#钢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电化学阴极和阳极过程,降低腐蚀电流密度,从而抑制金属腐蚀速度。四种有机缓蚀剂在45#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Gθads<0,表明吸附均为自发过程,从△Gθads的数值可以判断四种有机分子在45#钢表面的吸附均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电位扫描技术测试结果显示,随着缓蚀剂的加入,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电化学阻抗测试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电荷迁移电阻Rt数值增大,缓蚀剂吸附层对45#钢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电化学实验测得缓蚀效率与浓度的趋势与失重实验获得的结果相吻合。  (3)四种有机缓蚀剂在3%HCl溶液中对45#钢的缓蚀作用均存在浓度极值现象,氟康唑在650mg/L、替硝唑在400mg/L、磺胺甲噁唑在700mg/L、诺氟沙星在400mg/L左右缓蚀效率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得出四种有机缓蚀剂缓蚀性能排序为:诺氟沙星>氟康唑>替硝唑>磺胺甲噁唑。  (4)量子化学计算推断了四种有机缓蚀剂分子的活性吸附中心,不同分子所含有的吸附活性官能团存在差异,因此造成吸附能力强弱不同。  (5)实验结果表明,与所选用的四种有机缓蚀剂相比,无机缓蚀剂钼酸钠在3%HCl溶液中对45#钢的缓蚀作用较弱,其在金属基体表面生成[Fe-MoO4-Fe2O3]氧化保护膜的致密性较差,易脱落,作为阳极型缓蚀剂,用量较少反而会加速金属基材的腐蚀速度;而有机缓蚀剂为吸附型,通过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自发的在基体表面形成保护膜,相对稳定性较强。实验所设定条件下,有机型缓蚀剂性能优于无机型缓蚀剂。
其他文献
超分子化学是当代化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它不仅仅在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作为第二代主体化合物,环糊精是超分子化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在中高温条件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高效地转化成电能的全固态发电装置。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SOFC极具发展前景,被普遍认为是在未来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能源利用设备。碳氢化合物燃料在SOFC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SOFC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镍基阳极的SOFC在以氢气为燃料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在欧美国家、日本已有示范装置在运行。然而,直接以碳氢化合物为燃料时,Ni
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是一类生物相容和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通透性和力学性能,近些年来随着在组织工程和药物封装释放等方面的迅速发展,PCL在
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备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成为不对称催化、超分子化学和晶体工程的研究热点。Schiff碱配合物
中心蛋白与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ation center,MTOC)的复制或分离、DNA切除修复以及乳腺癌的发展等许多生物功能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中心蛋白对于我们解决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