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概念拓展到教育领域,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这对于我国课程理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课程实践和当前进行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产生很大影响。资源涵义的演变启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得以展开的基本资源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形态,更重要的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于是,我们坚信: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而且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要素。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命题。第二部分,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理论辩护。把教育作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来看,教师是课程活动的人力资源要素;从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教师是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要素,而且以教师为载体的精神文化要素是课程的直接来源要素;从教师参与课程活动的历史角度分析,尽管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和地位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或者与课程浑然一体,或者“游离”于课程之外,或者与课程融合在一起,但是总的来说课程离开教师是无法显示出其教育价值的,教师总是课程的前提条件;从课程资源的分类来看,教师是一种综合性课程资源,它兼具数种课程资源的特性但又不是纯粹隶属于某种类型的课程资源。第三部分,论述了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师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教师是主体性课程资源;教师是可再生性课程资源;教师是一种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第四部分,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考察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现状,认为改变当下教师的生存现状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教师应该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职业来做,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政府、学校、社会和教师应该以生命关怀的理念来看待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关怀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关怀教师的生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纠正教师价值实现中过度关注其工具价值而忽视其自我价值的不良现象,使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获得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全面地实现教师的生命价值。第五部分,论述并揭示了我国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模式单一,过于倚重师范院校;师范院校课程安排欠佳,没有很好的解决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教师在职教育师资匮乏;教师在职培训体制不健全,形式主义严重而且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基础教育实践;教师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妨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习惯教师独立工作,缺乏教师团体协作的精神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