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癌组织学上分为肝细胞癌(HCC,占91.5%)、胆管细胞癌(CCC,占5.5%)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占3.0%)三类,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恶性程度高,病程短,预后差的特点。其病因学研究对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已知的致肝癌因素。Epstein-Barr病毒(EBV)作为肿瘤相关病毒已获公认。近年有人提出EBV与HCC相关,随后亦见意见相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HCC和CCC患者的EBV感染情况,探讨EBV对HCC和CCC的发生发展有无促进作用,EBV与肝炎病毒有无协同致癌作用。 方法:石蜡标本分三组:HCC组67例,CCC组14例,对照组26例。用PCR检测HBV X DNA、HBV S DNA、EBV BamH1 W DNA、EBV LMP1 DNA,用RT-PCR检测HCV RNA、HDV RNA。采用X~2检验对各组阳性率进行比较。对EBV DNA检测阳性者13例行免疫组化检测以了解基因产物的定性和定位。 结果:HBV X DNA阳性率:HCC组为49.3%(33例/67例),CCC组为78.6%(11例/14例),对照组为26.9%(7例/26例);HBV S DNA阳性率:HCC组为42.3%(27例/67例),CCC组为35.7%(5例/14例),对照组为26.9%(7例/26例);EBV BamH1 W DNA阳性率:HCC组为28.4%(19例/67例),CCC组为14.3%(2例/14例),对照组为7.7%(2例/26例);EBV LMP1 DNA阳性率:HCC组为9.0%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例/67例),CCC组为0(0例/14例),对照组为O(O例/26例);HBv DNA(x基因和/或S基因)阳性率:HCC组为73.1%(49例167例),CCC组为78.6%(一l例/14例),对照组为26.9%(7例/26例);EBV DNA(BamHIW和/或LMPI)阳性率:HCC组为35.8%(24例167例),CCC组为14.3%(2例/14例),对照组为7.7%(2例/26例);HCV RNA阳性率:HCC组为5 .6%(1例/18例);HDv RNA:HCC组18例均未检出。HCC组与对照组的HBV、BamHIW、EBV阳性率差别有统计意义,可初步认为HBv、EBV的存在对H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CCC组与对照组的X基因、HBV阳性率差别有统计意义,可初步认为HBV对C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CCC组与对照组的EBV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EBV与HBV在HCC组和CCC组中均无相关关系,可初步认为EBV与HBv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无明显协同作用。免疫组化示LMP定位于HCC癌细胞胞核、胞浆和间质淋巴细胞;HCV定位于HCC癌细胞胞核,阳性率达69.3%(9例/l3例);HBsAg定位于HCC癌细胞胞浆;HBcAg定位于HCC癌细胞胞浆和胞核。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存档石蜡标本行回顾性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肯定了HCC和CCC组织中有EBv感染。初步认为EBv对H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EBV在CCC中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有待加大样本量继续研究。EBV与HBV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无明显协同作用。PCR检测EBv DNA阳性者其EBv可能来自癌细胞,也可能来自间质淋巴细胞,需要进一步研究。预实验显示EBv与HCv在HCC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联系,EBv与HCV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协同作用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HDv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