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村干部素质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村干部是村级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实践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衔接、组织和引领作用。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优劣,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本文从公共管理伦理这一研究视角,结合河北省9个市718位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善政、能政、勤政和廉政四个标准对村干部素质进行伦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村干部存在公仆意识匮乏,服务宗旨不明确;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工作自由散漫,业绩不突出;村务情况不透明,贪污腐败滋生等问题。导致村干部素质低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思想观念的影响来看,传统农耕文化的长期积淀、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惯性作用以及基层民主法制意识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村干部认知能力的提高;第二,从村干部自身的伦理冲突来看,角色冲突、权力冲突以及利益冲突使村干部面临无法摆脱的伦理困境:第三,从村级管理机制来看,选拔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合理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阻碍了村干部素质的提高。   加强村干部素质建设,在伦理建构上,应以德为基,以能为本,以勤为先,以廉为荣。从实现途径上,村干部自身应修身立德,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确立服务意识,事事多为农民考虑;实行道德约束,强化自我监督意识。政府应健全选拔和培训机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规范考核机制。通过村干部的内在伦理自觉和政府的外在机制驱动的共同作用,使村干部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生力军和先锋模范者。  
其他文献
自《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学者对其解读和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在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形成了长达百余年的解读史。但迄今为止,学术界鲜有人对
2014年,“伊斯兰国”建国之后,国际反恐形势有朝向“反恐战争”转型的迹象。在这样一个“反恐战争”时代,政府在开展反恐行动时,应当如何限制公民权利,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影响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化的当代社会中,食品安全已成了世界各国非常头痛的问题,也成为威胁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