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术后的发生率极高,对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牙龈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的前体细胞,具备有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其余干细胞类似的特性,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本实验将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中,旨在探讨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治疗过程中的机理,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提供新的科研思路与临床依据。方法:1、酶解法分离培养GFP+-C57/BL转基因小鼠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2、选取60只6-8周C57/BL小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1)GMSC对照组:不放射,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2)放射治疗组:通过si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给予小鼠25Gy放射剂量/只,放射后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106个GMSCs。(3)放射对照组:通过sie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给予小鼠25Gy放射剂量/只,放射后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无细胞培养基DMEM。3、建立C57/BL小鼠放射性口炎模型:采用siemens Primus电子直线加速器,以每只小鼠单次25Gy剂量进行放射,根据临床症状与组织学表现确定模型建立。4、观察GMSCs在小鼠唇、舌组织中归巢,检测唇、舌组织中相关因子变化(1)GMSC对照组:小鼠注射GMSCs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固定、包埋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归巢。(2)放射治疗组:小鼠注射GMSCs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固定、包埋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归巢;同时ELISA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的表达。(3)放射对照组:小鼠注射DMEM后3天、7天、10天取唇、舌组织,ELISA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的表达。结果:1、分离培养出C57/BL小鼠GMSCs。2、小鼠放射性口炎模型唇、舌组织中GMSCs细胞归巢的免疫组化结果:GMSC对照组小鼠组织未观察到明显的GFP+细胞归巢·,放射对照组小鼠组织上皮层可观察到GFP+细胞归巢,以注射后3天数量最多,注射后7天、10天数量递减。3、小鼠局部组织中IL-6、IL-10、SDF-1水平变化:注射后3天、7天、10天,放射治疗组唇、舌IL-6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降低(pK0.05),放射治疗组唇、舌IL-10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升高(p<0.05),放射治疗组唇、舌SDF-1水平均较放射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系统应用GMSCs治疗小鼠放射性口炎,可能通过升高局部组织中SDF-1,从而促进GFP+GMSCs归巢于唇、舌上皮层,同时促炎因子IL-6降低,抑炎因子IL-10升高,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