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多年来,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以下简称SEO)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上市公司通过SEO可以扩张资本规模,优化企业财务结构,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我国上市公司SEO的过快上升,却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之间出现了很不协调的现象,部分上市公司SEO后不仅股票的价格业绩出现下滑,其长期经营业绩也持续下降,这一现象越来越影响我国股市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
SEO效应是指上市公司SEO之后的长期业绩明显下降的一种现象。国外对上市公司SEO前后经营业绩波动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SEO后的长期业绩呈下滑的趋势,并由此运用了各种经济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不同的解释。但学术界对于我国上市公司SEO前后业绩波动以及波动原因的研究得并不多。我国上市公司SEO实践中有何特征?整体上是否存在SEO效应?上市公司SEO后的资金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如何来降低SEO效应?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在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SEO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和SEO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上,运用会计指标法对我国上市公司SEO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配对T检验法对我国1999年配股和2000年增发的上市公司SEO效应进行整体检验,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而言,样本公司在配股与增发前后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我国上市公司不存在SEO效应。然后再对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样本公司进行分类检验,结果表明:从资本规模上来看,小规模样本公司有较明显的SEO效应,大规模样本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SEO效应,而中等规模样本公司则不存在SEO效应;从不同行业来看,我们认为受到政策支持的能源以及公用事业类产业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并且这两类行业不存在SEO效应;而“批发和零售贸易”、“金属和非金属”等传统行业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则较大,且具有不同程度的SEO效应。
最后本文在以上各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SEO机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