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了解两组病例的颅面特征差异,寻找判断手术与非手术相关指标及临界值,为制定临床矫治计划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取34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患者,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治成功的15例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病例为非手术组,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22.6岁;以正颌外科矫治成功的19例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病例为手术组,其中男9例,女10例,平均年龄24.8岁。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手术与非手术组患者治疗前测量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对全部手术与非手术组患者按ANB角0~-2°、-2°~-4°、-4°~-6°、-6°~-8°、大于-8°分为五个组,统计分析各组中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所占的比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非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术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手术与非手术组患者治疗后分别进行测量指标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矫治前测量数据显示,ANB角,L1-MP角,ANS-Me,Li-E距离有显著统性差异(P<0.01).2、对手术与非手术组矫治前患者的ANB角分组显示,ANB角在0~-2间手术患者占16.67%,非手术患者占83.33%,ANB<-2°手术患者比66.67%-100%,非手术患者比33.33%.-0.3、非手术组矫治后ANB角也有改变(P<0.05),但仍为负值,未达到Ⅰ类骨面型;下前牙显著舌倾,L1-MP角由平均值86.39°代偿变为平均值78.65°(P<0.01),建立正常咬合关系.4、手术组治疗后,硬组织变化集中在下颌骨,表现为下颌基骨与颅部的位置、下颌颏部对颅底的位置和下颌颏突对颅底的位置关系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相比,ANB角显著增加(P<0.01),达到Ⅰ类骨面型,建立正常咬合关系;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更为明显,大部分软组织的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其中Z角由平均值76.55°下降到平均值70.66°(P<0.01,);上唇突距由平均值-1.55mm变为平均值2.10mm(P<0.01);下唇突距由平均值4.06mm降至平均值0.36mm(P<0.01),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矫治后ANB角差别显著(P<0.01);手术组下前牙明显直立(P<0.01),软组织Ls-E差别显著(P<0.01)。结论1、制定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病例治疗计划时,ANB角,L1-MP角,ANS-Me,Li-E距离是要重点分析的颅面结构项目。2、ANB<-2°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ANB>-2°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与非手术的临界值是ANB角为-2°3、直丝弓矫正技术能够成功矫正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并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对骨骼畸形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4、成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可通过正颌外科手术治疗达到颌骨的Ⅰ类关系,面部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对骨骼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