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伤寒沙门氏菌gspE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是引起人与动物沙门氏菌病的主要血清型,导致人及畜禽的胃肠炎,及小鼠的伤寒样全身性感染。主要毒力因子包括黏附素、鞭毛、分泌系统、毒力质粒等。沙门氏菌外膜蛋白可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协助细菌具有耐药性,并作为毒力因子在细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Ⅱ型分泌系统(T2SS)是外膜蛋白输出的重要方式。而GspE是细菌T2SS的关键蛋白,可作为能量泵,为蛋白的分泌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些蛋白质通常是侵袭感染宿主所需的毒力因子,毒素或裂解酶。鉴于GspE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缺失S.TyphimuriumW32中gspE基因,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细菌外膜蛋白差异表达蛋白,以期进一步发掘S.Typhimurium致病机制。  1、鼠伤寒沙门氏菌gspE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外膜蛋白蛋白组学分析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鼠伤寒沙门氏菌USDA-ARS-USMARC-1808gspE基因的全长序列(收录号:CP014969.1),在其保守区设计鉴定引物,以S.TyphimuriumW32为模板,PCR扩增,获得W32菌株gspE基因序列。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突变株W32ΔgspE。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成功构建回补株W32ΔgspE/pgspE。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鼠伤寒沙门氏菌野生株W32及缺失株W32ΔgspE的外膜蛋白,Bradford和SDS-PAGE鉴定所提蛋白质量。iTRAQ技术定量蛋白质,共鉴定到1444个蛋白(按照至少包含两个unique肽段过滤,共鉴定到1199个蛋白),其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蛋白数为393个(W32-W32ΔgspE)(其中显著性差异蛋白质数目按照上调≥1.5或下调≤0.67,P≤0.05进行相应的筛选),W32相比W32ΔgspE上调蛋白271个,下调蛋白122个。对所有鉴定蛋白和显著性差异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包括GO、COG、Pathway分析),对显著性差异蛋白质进行表达量层次聚类分析以及功能富集分析(GO富集,Pathway富集)。结果发现gspE缺失株中多种与黏附、侵袭等致病途径相关的毒力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S.Typhimurium毒力相关机制提供依据。  2、鼠伤寒沙门氏菌gspE基因相关特性及毒力研究  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通过生长试验、生物被膜定性定量试验、泳动性试验、DF1细胞黏附试验、HD11细胞侵袭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探究gspE基因对S.Typhimurium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相比野生株下调30%(P<0.05),差异显著。对DF1细胞的黏附能力减弱,相比野生株下调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对HD11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相比野生株下调90%(P<0.01),差异极显著。泳动性试验中,缺失株W32ΔgspE运动能力稍许上调。随后,在转录水平上对野生株W32、缺失株W32ΔgspE和回补株W32ΔgspE/pgspE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以沙门氏菌gyrA为内参,通过qRT-PCR检测sefA基因(sef21菌毛主要亚单位),fimA基因(Ⅰ型菌毛主要亚单位),agfA基因(凝集性菌毛主要亚单位),fliC基因(鞭毛主要亚单位),cpxR基因(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phoP基因(双组份组分系统),cobB基因(沙门氏菌酸抗相关)。结果发现,相对野生株W32,缺失株W32ΔgspE中fimA、sefA、agfA、cobB基因的表达全部上调,而fliC、phoP和cpxR基因表达下调。fimA、phoP、cpxR基因在缺失株中的表达情况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综上所述,GspE蛋白能调控S.TyphimuriumW32中双组份调控系统有关基因、菌毛相关基因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其黏附、侵袭能力,进而调控S.Typhimurium致病性。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接枝链改性的平板表面的结构及疏水特性,明晰控制材料疏水性能强弱的各项物理因素以及调控手段,包括:表面的亲疏水性对液滴状态的影响
  基于简化的硼酸改性酚醛树脂(BPR)和苯基硼酸改性酚醛树脂(PBPR)结构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GGA-PW91方法,分别从电子布居、前线轨道和键能等方面研究了硼酸酯结构对树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足以证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期刊
  与传统高分子材料相比,高分子/纳米粒子复合物因其具有更好的力学、光学、电学等性能,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1]。尽管在过去二十年间有很多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该体系进行
  我们采用自发曲率模型对封闭膜在胶囊型受限体中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在自发曲率为0的情况下,我们观察到封闭膜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紧贴受限体,另一部分内陷为嵴。这一
  提高聚乳酸耐热性方法之一是将聚左旋乳酸(PLLA)和聚右旋乳酸(PDLA)共混,制备得到立构复合聚乳酸(sc-PLA),立构复合聚乳酸的熔点比聚左旋乳酸高约50℃[1-3]。实验中向PLL
为了改变药物设计与开发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药物化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指标(分子多样性、类药性、类先导性等)来指导化合物库的设计。2009年,我们课题组提出了生物相关性(BR)的指标。生物相关性是一个分子对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性及其来源于生物合成的可能性,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可以区分不同来源的化合物,可以在药物发现和设计领域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在生物相关性的计算过程中,目标化合物同生物相关代表性化合
刚性弧状分子被强制分布在球面上时,由于分子之间的排体积作用力,分子会形成某些液晶缺陷结构.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这些结构.使用的自由能模型源于Onsager提出的一个基本模型,
会议
纳米材料的功能化一直是纳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集多种特定性能于一体的纳米材料更加受到实际应用的欢迎。强化纳米材料现有功能、赋予其新的性质是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基本思路。“智能”纳米材料是指那一类可以对外界刺激(温度、pH、磁场、光照等)做出响应而改变自身物理或者化学性质的纳米级材料。其中,Fe_3O_4与Au纳米材料分别由于其特殊的磁学与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使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
  聚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响应性,它所形成的聚集体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载体[1]。通过分子设计,聚肽共聚物可以自组装形成多种形貌的聚集体结构,而聚集体的几何形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