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模型,通过外源性硫化氢干预伤后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巨噬细胞含量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硫化氢在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相关作用。方法将114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组(36只)、H2S干预组(36只),PAG干预组(36只)。烧伤及干预组制成5%TBSA深II°烫伤模型,大鼠烫伤后,H12S干预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H2S供体,56μmol·kg-·d-1)、PAG干预组腹腔注射DL-炔丙基甘氨酸(H12S合成酶抑制剂,45mg·kg-1·d-),分别于伤后1、4、7、14、21、28d切取创面皮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创面组织巨噬细胞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结果(1)伤后烧伤各组创面巨噬细胞含量持续增多,伤后21d开始下降。各时相点烧伤各组间比较,在伤后4,14,21d和28d时,F值分别为107.50、195.65、16.21、4.25,P<0.05或P<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H2S干预组各个时相点创面浸润巨噬细胞含量均减少,伤后4、14d和21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除伤后第1d外,PAG干预组其余各个时相点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增多,伤后4d和1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烧伤各组创面MVD持续增多,伤后14d开始下降。各时相点烧伤各组间比较,在伤后7d和14d时,F值分别为94.32、72.15, P<0.01;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在伤后1、4、7d和14d时,H2S干预组创面微血管数较单纯烧伤组数量多,伤后7d和14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在伤后4、7d和14d,PAG干预组创面微血管数较单纯烧伤组数量少,伤后7d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创面巨噬细胞数量和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