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地区8号煤层煤层气成藏富集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宁-吉县地区赋存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储量,区内煤层气含气量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分布特征。本文围绕煤层气赋存分异性的地质控制机理对研究区开展成藏演化模拟工作,同时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气体组分、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共同分析研究区8号煤层煤层气富集特征,取得认识如下:
  (1)研究了区内煤层―三史‖演化规律。围绕煤层气生成这一线索开展埋藏沉降史、热演化史、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区内煤层埋藏沉降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Ⅰ-晚石炭-二叠纪(306.5Ma~251Ma):煤系地层与盖层沉积-未成熟-生物成因气阶段;Ⅱ-早、中三叠世(251Ma~203.6Ma):快速沉降-深成热变质-初次热生气阶段;Ⅲ-晚三叠世-侏罗纪(203.6Ma~145.5Ma):抬升之后上下波动-热演化停滞-生烃停滞阶段;Ⅳ-早白垩世(145.5Ma~130Ma):二次沉降-区域热变质-二次热生气阶段;Ⅴ-晚白垩世(130Ma~65.5Ma):快速抬升-热演化终止-生烃停止;Ⅵ-新生代(65.5Ma~至今):持续抬升-生烃停止。
  (2)揭示了区内煤层气成藏演化规律。结合构造演化史围绕煤层气生成、运移、聚集、逸散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认为研究区现今含气量差异性分布格局受到5次构造事件的影响:第一次构造事件发生在晚三叠世,受印支运动影响研究区整体抬升剥蚀导致深成变质作用停止并使前期保存的原生生物气和初次热成因气逸散;第二次构造事件发生于中、晚侏罗世,受燕山中期近北西向强烈挤压应力的影响形成了区内中部B3分区的褶皱和断裂带,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断裂带附近煤层气的大量散失。第三次构造事件发生于早白垩世,受燕山中期异常热事件的影响煤层生成大量热成因气,之后发生的构造反转导致断裂体系开放使前期生成的气体大量散失,本阶段的大量生气与差异逸散对研究区气体成藏具有决定性作用。第四次和第五次构造事件分别发生在燕山晚期和喜山期,两期的构造抬升控制区域性煤层气的差异性逸散过程。
  (3)剖析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地下水动力场研究,认为研究区8号煤层含气量受地下水活动影响较强,以断裂带为界将研究区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水动力系统。在断裂带以东地下水整体由东向西径流,煤层含气量沿地下水流动方向上逐渐增高;在断裂带以西区整体处于滞留的地下水环境,对煤层气形成水力封闭作用。地下水矿化度和含气量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4)分析了区内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区8号煤层煤层气主要为热成因气,并在后期普遍经历了运移扩散,煤层气δ13C1值具有普遍偏轻的特点,δ13C1值与反射率虽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明显,解吸-运移-扩散作用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次生生物气混入和水溶作用共同控制了现今煤层气δ13C1值的分布特征。结合构造演化、现今构造形态、气体同位素指标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研究区8号煤层煤层气存在"热成因-水力运移-断层封堵型"和"斜坡-水力封闭-断层封堵型"两种煤层气富集模式。
其他文献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煤种和便利的开发条件,使得山西煤炭资源得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由于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不仅历史欠账始终未能解决,而且煤矿采空区仍在快速扩大,矿区人民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社会矛盾及不稳定因素呈现出增长趋势,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市柳湾煤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不得不面对用地紧张的问题,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在场地建设时加筋土边坡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拐角部位。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在形态和结构上较直线部位有一定特殊性,相比之下更容易出现工程问题且目前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为探究加筋土挡墙不同拐角形式的变形特征,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拐角模型,即折角形、直角形和圆角形3种工程上常用的拐角形式,研究了不同荷
煤的孔隙特征是影响其渗透性及吸附解吸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为了查明山西省古交矿区煤的孔渗性特征及吸附解吸性能,进而对矿区煤层气抽采和储层改造提供一些理论指导,本文采用霍多特孔隙分类方法,通过对煤的宏观煤岩观察、显微组分测定、工业分析、压汞、低温氩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渗透率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煤的孔隙特征对其渗透性及吸附解吸性能的影响,结
学位

在边坡开挖的工程中,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评价和保证山体及邻近基础建设的稳定性。本文以山西某边坡开挖对既有隧道稳定性研究的工程实例为依托,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边坡的稳定和不影响隧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针对已形成的边坡对临近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强度折减原理及其他相关资料,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边坡开挖后的山体及隧道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工程
学位
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引发自然资源的飞速消耗,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南极臭氧层的破坏,大范围的沙尘传输等环境灾害的出现,对于复杂的大气变化监测方法与手段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静止卫星与极轨卫星由于覆盖位置局限、特殊区域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困难、单个站点的观测能力有限无法获得全球范围的观测数据等因素在大范围、特殊区域的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当今所面临的复杂的大气变化监测的需求
学位
工矿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但随之暴露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壤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其受污染状况不容忽视,而对其污染的治理更是迫在眉睫。如何找到一种高效易行的治理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物理吸附法作为一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被广泛采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需要寻找一种廉价并且易获得的材料去吸附重金属污染物。黏土矿物以其分布广泛,经济效益高和容易大量开采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
学位
采动滑坡是滑坡的一种,在我国发生十分频繁,而堆积层滑坡在滑坡灾害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形成多与降雨、地下水运动、地震等有关。为了分析由地下采动引起的堆积层滑坡的致灾机理,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堆积层滑坡进行资料收集、勘查,对地下采动、降雨因素诱发的堆积层滑坡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形成机制分析。结合研究区堆积层实测的变形资料,采用MIDAS/GT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构建出分阶段开采的地下采动模型,分别进行不考虑渗
煤层气是以CH4为主的洁净矿产资源。目前,中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低阶煤盆地,煤层气产量过低甚至无气产出的现象。人们尝试将CO2注入低阶煤层中,来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但效果仍然达不到预期。为了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选取低煤级大同煤田马脊梁矿烟煤(Majiliang bituminous coal,MBC,挥发分为38.18%)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业分析和元
学位
目前,各种电法勘探方法对煤矿采空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单层采空方面,对于双层采空区的电磁响应规律研究较少。CSAMT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的频率域测深方法在煤矿采空区勘查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选用有限单元法进行采空区的数值模拟,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及地球物理特征,主要研究不同的采空区塌陷规模、充水规模条件下的CSAMT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双层采空区在不同的电性组合以及不同的间隔条件下的CSAMT响应规律。得
全球尺度的DEM数据的研制对于全球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目前经典的开放DEM数据集中,覆盖范围大、分辨率较高数据集主要是ASTER GDEM系列及AW3D30系列数据,这两种数据集在60°N-60°S之间均不含数据空缺,在60°N-60°S之外的区域,ASTER GDEM v3数据连续分布,AW3D30v2.2数据包含较多的数据空缺,因此,为了获得全球尺度高质量连续分布的DEM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