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时段、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对促进腰椎管狭窄症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分析2014.10--2015.12我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患者180例,入院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将结果为7%-9%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102例,男47例,女55例,年龄61.2±6.1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51例,其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60.1±5.5岁,术后营养师给予分时段、个体化营养干预,术毕回房4小时-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营养餐,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给予半流质营养餐,术后第5-12天患者下床给予糖尿病饮食;对照组,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62.5±6.8岁,术后给予常规糖尿病知识、饮食宣教。2分别于住院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于干预前1天、术后第12天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于营养干预前1天至干预后第12天,每天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3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伤口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物的性质:脂肪液化、脓性、血性;切口是否开裂。并发症发生情况:低血糖、下肢深静脉血栓、二次清创、延迟拆线、切口感染。4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入选患者情况共有102例患者入组,试验过程中2例患者自动退出,1例患者自行中途出院。实际完成试验患者共计99例,干预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3±6.3岁;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59.1±8.4岁。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比较:对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检测指标干预前,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干预前,干预组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控制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干预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干预后,干预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并发症干预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干预组中有5例患者术后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对照组中有8例,经过常规抗凝治疗后顺利出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对照组患者有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给予二次清创合并负压引流、抗生素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干预组未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干预组中2例延迟拆线,对照组出现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2);由于一个患者同时存在切口红、肿、痛等情况,最终结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9例和27例出现切口感染,通过加强换药、延迟拆线后治愈出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个体化营养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效果较好。2腰椎管狭窄症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患者即使给予一定的营养干预,仍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应重视进行动态血糖评估,优化个体营养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