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随着各项政策法规日臻完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家族企业获得迅猛发展。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家族企业已发展到243.4万家,注册资金达26543亿元,从业人员约达3206万人,与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注册资金和吸纳的就业人数的年均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中最令人瞩目的新的经济现象。家族企业现已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生力军,成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将继续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河南家族企业,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到2003年9月底,已达6万多家,从业人员有71万人,注册资金总额为566.5亿元。成长出了一批如思达、建业、三全、思念、科迪、环宇鞋城集团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涌现出一批具有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部分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地区,已呈现出向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河南家族企业的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按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在户数、投资者人数、雇工人数及注册资金四个方面,2002年河南家族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远低于北京、广东及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也低于西部四川、重庆和中部湖北。这种形势,与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极不协调。不仅如此,另据一项统计表明:家族企业一般寿命为24年,能持续至第二代的只占3/10,而能持续到第三代的只有1/10(维尼尔,1999);还有一项针对中国企业成败案例的调查也显示,我国企业寿命只有6—7岁,而私营企业平均仅为2.9岁(殷迈,2000)。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家族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如“巨人”的倒下,“三株”的衰落,“飞龙”的困境等等。这些大型企业的危机为我们河南家族企业敲响了警钟:家族企业能否持续生存下去?可喜的是,在《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甘德安等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工系统的生物体,不存在着死亡必然性。 为此,作者认为研究河南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有着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文结合中国转轨期的社会特点,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运用相关领域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社会理论等知识。运用以理论研究为主,典型案例说明为辅;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和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始终贯彻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对河南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其发展中存在的若干困惑,并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考虑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结合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的良好政策环境,以及省委、省政府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和河南工商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