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在肝硬化的外科治疗方面,可行肝移植、门脉断流术或分流术等。但其多为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恢复慢,并发症多。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逐渐被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脾机能亢进的患者,使肝硬化脾机能亢进的治疗向微创化发展。本文即对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价。方法:运用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8年2月1日至2011年2月1日因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脾机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者共40例,其中腹腔镜脾脏切除术者为21例,开腹脾脏切除术者为1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血常规变化、肝功能变化、肾功能变化及引流液淀粉酶变化,从而对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价。结果: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拔管时间分别为(4.71±1.62)天、(6.74±2.42)天,二者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图4.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39)天、(10.00±1.94)天,二者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图4.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总费用均无统计学意义;L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其中腹腔积液1例,腹腔渗血1例,胸腔积液1例,门脉血栓1例,O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8%,其中腹腔积液1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积液伴有胸腔积液4例,门脉血栓1例,二者无统计学意义;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血常规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白细胞术后较术前均有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S组较LS组的术后白细胞升高更明显,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血小板术后较术前均有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术后血小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血红蛋白术后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二者术后1-2天和术后6-8天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3.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肝功能比较:LS组的术后ALT较术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术后1-2天的ALT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术后3-5天AST较术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术后1-2天的AST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和OS组ALP术后均较术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和OS组术后1-2天的GGT较术前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和OS组的ALB和CHE均较术前降低,除OS组术后1-2天的CHE外,其他和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术后3-5天白蛋白均较术后1-2天有所升高,而CHE则持续降低,两组之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和OS组术后1-2天的TBIL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S组和OS组的DBIL术后均较术前升高,其中LS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LS组和OS组IBIL术后和术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4.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肾功能及引流液淀粉酶比较:LS组术后尿素氮较术前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术后尿素氮较术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肌酐和引流液淀粉酶两组术前和术后及两组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L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的患者而言,LS较OS具有微创的优越性,对患者创伤更小,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对肾功能基本无影响,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本论文为回顾性对比研究,有待于前瞻性研究及动物模型实验的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