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生态城镇发展模式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和应对新型城镇化困境的重大举措,相关研究与实践纷纷展开。然而目前针对西北地区小城镇的相关研究较少,且“高技能、高投入”的低碳生态策略并不具有地域适宜性,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引导与适宜的技术措施。本文以甘南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城镇地域特质、碳排放特征的分析,全面揭示“地域传统营造模式”与“低碳生态城镇模式”间的关联关系,重点从主要“碳源”之一即建筑能耗为出发点,借鉴地域生态建筑与现代生土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实现甘南低碳生态目标的有效途径——建筑材料本土化。进而从“效果-主体-过程”维度建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生命周期法及德尔菲法等,展开建筑材料本土化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评估,探寻其对低碳生态城镇营建的贡献并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城镇本土化适宜建设比例。最后通过建筑材料本土化对城镇建设的直接影响与对规划的间接影响分析,探讨相关规划技术指标、空间形态布局等的变化与低碳生态小城镇模式间的耦合与矛盾关系,并结合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各层面中影响较大的点建立“目标-要素-方法”导向的规划控制体系,提出适宜性规划技术指标与方法。研究认为:①建筑材料本土化是降低城镇建设性碳排放的关键,是从源头控制“碳源”的“低技术”策略;②本土营造模式对城镇发展的综合效益尤其是环境效益远大于现代建造模式;③基于建筑材料本土化的城镇建造方式的直接变化间接地影响了相关规划技术指标与方法,重点表现在产业发展、城镇规模、街区尺度、环境容量、界面关系与场地设计6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