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和人类学角度来看,相邻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是人类三种根本的联想方式。研究者普遍认为相邻联想是转喻的心理机制,传统的转喻观将相邻关系定位于现实世界,而当代肇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的认知观将其定位于概念层次上。转喻构成了我们部分的知识、思维、态度和行为,并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因此,转喻不仅仅是传统研究下文学和修辞的工具,不仅仅是词语之间的相互借代,甚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它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思维方式,是人类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化过程。其后,众多认知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转喻进行了研究。但总体看来,他们更多关注转喻的概念结构,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境参数对概念激活的限制等问题。认知语用学运用关联理论的语境假设,试图证明转喻理解是动态认知运算的结果,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转喻做了较好的补充。本文尝试采用认知—语用的理论视角,从语用出发动态地观察和解释转喻现象。首先,本文简略回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照比较传统转喻观与认知转喻观视角下的分类研究,功能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指出数种有较大影响的转喻分类法的若干不足之处后,本文尝试在语用事实的基础上,以规约程度为标准,推出常规转喻-即时转喻连续体的分类模式,并且同时假设其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其区分是标量的。为了使研究本身能尽可能地自洽,本文接着将这种尝试性的分类贯彻于随后对转喻正、负面功能的探讨以及对转喻理论的应用研究当中。关于其功能方面,本文的研究揭示常规转喻、即时转喻都具有一定的认知便捷性等正面功能,但是却由于忽视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某些认知及交际的负面影响;而对于过渡性转喻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本文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考察。至于转喻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本文先后从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英语学习两个方面探寻将转喻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实际可行性,并借此说明转喻是一个与个体成长,心智成熟密切相关的概念化过程。虽然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点或局限性,在论述深度和研究方法方面也有待改进,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今后做进一步的后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