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国主要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重大的调整和转型,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向着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方向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劳动力集中度的变化.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以及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制度安排发生很大变化,形成工作时间模式的多样性,传统的工作安排和雇佣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以及变化的工作.在这种状况下,更好的理解工作时间和工作制度模型,以便帮助企业和政府做出战略选择是很重要的,也更有利于使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获得有机的结合。 实际工作时间延长的趋势在国外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目前很多中国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不同产权制度企业工作时间上的差异,指出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普遍存在着工时超长的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典型的经济转型时期现代化大城市,其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调整受到政府政策导向因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其企业实际工作时间必然是中国各大城市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将北京地区的企业作为样本,对不同行业、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的实际工作时间进行研究,了解并分析北京地区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基本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的中国企业,尤其是生产性企业,其竞争力还主要来源于成本的竞争。生产成本是企业的成本基础,而生产成本的实质就在于员工工作时间的多少。了解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的工作时间状况,就可以大致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产权制度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从而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一个良好的参照指标。我国企业不同产权制度是否真正带来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上的差异,目前的研究资料是非常有限的,相关的劳动经济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同时,不同产权制度的企业对于加班时间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偏差,甚至可能存在与劳动法相悖的现象,很多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标准。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不同产权制度企业的工时制度安排的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我国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工作时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目前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实际工作时间是否超长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的企业作为样本,掌握全面、准确的工时信息,通过可靠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揭示出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实际工作时间的差异,为企业工作时间制度管理提出建议,并展望不同产权制度企业工作时间制度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对目前现有文献和统计资料的总结,同时借用国际劳工组织关于中国企业工作时间和工作制度研究课题的调查问卷,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掌握第一手资科,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工作时间研究这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并将相关工作时间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对于产权、产权制度和工作时间的概念加以界定,同时,阐述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协调和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揭示出产权制度作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制度对企业其它各项制度的制约作用。第三章,提出不同产权制度对工作时间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表明产权制度对工作时间影响的必然性,并运用“企业产权制度影响员工行为,从而影响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产生名义工作时间与实际工作时间的差别,进而影响企业效益”这一理论框架,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时间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第四章,以北京地区企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同行业前提下,不同产权制度企业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差异,并指出了本次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通过以上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指出北京地区各个行业、各种产权制度的企业都存在实际工作时间延长的现象;产权制度在大部分第三产业行业中对实际工作时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集体企业实际工作时间最长,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工作时间也存在超长的现象.在本章中还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规范集体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非国有企业在员工劳动条件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立法,为企业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