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的浓度以及空气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数值大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探索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空气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1、2005、2009年重庆主城区NO2,SO2和PM10的月浓度,2001-2010年重庆主城区NO2,SO2和PM10浓度的年均值,2001-2010年重庆主城空气质量日报(不分区),2010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日报(分区),全国省会城市不同年份空气质量Ⅰ级天数对比分析,2001-2010年空气质量级别分布比率,采用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数理统计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重庆主城区10年来空气质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年内季、月变化规律;绘制了重庆主城区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图;确定重庆在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所处的位置。主要得出了以下规律和结论:2001-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的浓度从整体上看大致成下降趋势。10年来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一直高于国家二级标准0.1 mg/m3的浓度限值,并且一直是重庆的首要污染物。二氧化氮的浓度比较低,一直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但2001-2008年一直高于国家二级标准0.06 mg/m3的浓度限值,2009、2010低于国家二级标准。2001-2010年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在逐年的降低,满足优良的天数越来越多,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比率越来越大,从2001年的56.7%增加到了2010年的85.2%。从季度上看,第一季度空气质量比较差,第三季度的空气质量比较好。从空间上看,大渡口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北碚区、渝北区的污染比较轻。重庆与国内其它省会城市Ⅰ级天数占年度百分比相比较,重庆空气质量的排名基本上处于中间位置,这既说明重庆市空气质量的保护与治理措施有待加强,又说明重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空气质量产生了影响。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有气候与气象因素、地形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有工业布局与生产、能源结构、交通、政策与污染控制措施。治理空气污染需调整能源结构、逐步改变产业布局、控制建筑扬尘、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严格控制主城区机动车尾气污染、推行清洁能源、发展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