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孟加拉国,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一种扶贫到户的信贷方式,它通过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为低收入人口提供信贷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践,小额信贷已经从最初的依靠捐赠的项目经营阶段,发展到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与较高覆盖率的双重目标,目前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判断小额信贷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为解决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以及弥补扶贫政策的缺陷,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农村地区引进并推行了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小额贷款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相比较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而言,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额信贷发展状况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小额信贷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没有突破,部分小额信贷机构因为亏损严重而逐渐退出这一领域,使得一些已经脱贫的农户又出现了“返贫”现象。因此,为了能够持续的服务贫困群体,并扩大其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深度,小额信贷必须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有鉴于此,研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在文章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小额信贷的概念及特点,并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衡量指标进行简单的界定。进一步,文章简述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概况,并通过建立简单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小额信贷促进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说明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对四种不同类型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离实现可持续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进而文章从外部制约因素和内部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障碍,结合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文章最后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