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食物不耐受产生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主要以饮食干预治疗为主,这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营养状况,广大家长对中医药防治儿童食物不耐受寄予厚望。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学术发展,中医体质学基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广泛阐述了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易感的原因与机理。本文以小儿体质学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和临床调研的角度,研究小儿体质与Ig 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防治Ig 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且结果为非阴性的小儿;在检测结果基础上进行体质类型判断;使用Excel、SPSS17.0等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对象中均衡质占比为17.85%,非均衡质占比为82.14%,非均衡质为均衡质的4.6倍。其中非均衡质的各体质类型在总被调查者中的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气阴两虚质(39.29%)、内热质(21.42%)、气虚质(8.92%)、痰湿质(8.92%)及阴虚质(3.57%)。2.本次调查中食物不耐受为阳性的食物的频率由高到低的前四位依次是:蛋清蛋黄52例(92.8%)、牛奶46例(82.1%)、小麦32例(57.1%)及大豆23例(41.1%)。3.本次调查中食物不耐受为阳性的食物的频率在各体质类型中由高到低的前四位均为:蛋清蛋黄、牛奶、小麦及大豆。4.本次调查中非均衡质与均衡质两组之间食欲正常与不正常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非均衡质中食欲正常者为9例(22.0%),不正常者为32例(78.0%)。均衡质中食欲正常者为7例(70.0%),不正常者为3例(30.0%)。结论:1.本次调查的体质类型结果为非均衡质明显高于均衡质,说明在小儿Ig 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中体质类型为非均衡质者明显偏高。2.本次调查中食物不耐受为阳性的食物的频率由高到低的前四位依次是:蛋清蛋黄、牛奶、小麦及大豆。3.本次调查中各体质类型对不耐受食物的种类并无特殊偏向。4.本次调查表明饮食状况是均衡体质及非均衡体质间的一个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