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养殖贝病频频爆发,严重制约了贝类养殖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认为,机体抗病力的下降是导致流行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贝类免疫防御特性,有助于了解和解决贝类养殖中的病害问题。本文以我国广泛分布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研究了环境因子变化和外源刺激对其体内一些体液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贝类的防御机制,为淡水贝类病害防治提供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以嗜水气单胞菌(1.6×108 cell/mL)注射到背角无齿蚌体内,测定了蚌的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注射3h,6h,12h,24h,48h后,SOD和PO的活力变化显著,其中SOD活力明显升高,血清PO活力先升后降,肝胰腺PO活力也一直增高;但ACP、AKP及CAT活性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SOD、PO活性可作为背角无齿蚌免疫抗病功能指标参数,而ACP、AKP及CAT活性能否作该参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检测和探讨了嗜水气单胞菌(3.0×109cell/mL)与枯草芽孢杆菌(5.92×109cell/mL)感染对背角无齿蚌血淋巴中一氧化氮(NO)浓度、过氧化氢(H2O2)含量、抗菌活力(Ua)、溶菌活力(UL)及溶血素活力的变化。试验表明,注射6h、24h、48h和72h后,嗜水气单胞菌对蚌血细胞抗菌活力无明显影响,但对背角无齿蚌血淋巴其它免疫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作用;枯草芽孢杆菌也能有效提高背角无齿蚌血清中NO浓度、H2O2含量、溶血素活力及血清溶菌活力,但对血清和血细胞中抗菌活力与血细胞溶菌活力有所抑制,表明这两种菌对无齿蚌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作用机理。3.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30ug/g和50ug/g)Vc对无齿蚌体内NO浓度、总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SZ)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Vc后12、36、60和72h,两实验组蚌体内NO浓度与LSZ活性都明显升高,而T-AOC与CAT活性则有所下降。且Vc对30ug/g组各种因子的刺激效果比50ug/g组更好,说明50u/g的剂量已对无齿蚌产生一定毒性,需经代谢消耗一部分后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该蚌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4.检测分析了升温刺激对背角无齿蚌中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养殖水温从20℃分别缓慢升高到30℃和33℃两天后能明显提高蚌体内SOD活性、MDA含量及肝胰腺CAT活性,但对血清CAT活性影响不显著。结果还发现,高温胁迫下蚌血清及肝胰腺中脂质过氧化程度与SOD及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无必然联系。实验表明,高温胁迫会使机体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免疫防御力下降。5.利用不同pH值(6.0,6.5,6.8,7.5,8.0,8.5)的环境胁迫背角无齿蚌,7d后,蚌体内SOD、CAT、ACP、AKP活性及MDA含量等五种免疫指标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当pH高于正常组(pH 6.8)时,上述SOD、CAT活性随pH值的增加而明显降低,ACP及AKP活性则呈降升降起伏式变化;但MDA含量升高;当pH低于正常组时,四种酶活性随pH值增加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则持续降低。结果说明,pH对背角无齿蚌免疫活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且在高强度pH刺激下,蚌免疫活性呈现出负调节,这种负调节可能与高强度刺激引起的免疫机能疲劳或损伤有关。6.测定了镉离子(1.25mg/L)暴露对背角无齿蚌的T-AOC、CAT、PO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镉离子暴露1d、3d、5d后,蚌血清与肝胰腺中除T-AOC活力明显降低外,其中CAT活力、PO活性与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镉离子对蚌体抗氧化等机能造成损伤,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形成。7.研究了不同浓度(2.5、5.0、10、20、40mg/L)的氨氮胁迫背角无齿蚌,7d后,蚌的SOD与CAT两种抗氧化性酶及ACP、AKP和LSZ三种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蚌血清和肝胰腺中SOD、LSZ与血清ACP、AKP活力均被诱导增强,而肝胰腺ACP、AKP及血清及肝胰腺中CAT活力被明显抑制。实验表明,氨氮刺激可明显影响无齿蚌的免疫防御机能,并在一定程度导致抗病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