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西岸主要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降水研究对于流域营养盐和污染物输运、河口冲淡水及其生态效应、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等诸多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TRMM遥感降水资料进行了区域适用性评估,在确保该资料集能真实反映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降水分布趋势的前提下,综合使用EOF分析、功率谱分析、EMD分析等多种方法,借助TRMM遥感数据高空间覆盖度的优势,探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尤其是台湾海峡西岸主要流域的降水、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首先,基于1998-2012年TRMM3B43月降水数据的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降水分布基本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年的4-9月为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的丰水季节,多年平均的月降水量在部分地区可高达300mm以上;冬季为枯水季节,绝大部分地区的月降水量小于100mm。该地区降水来源,一是来自于春夏之交西南暖湿空气和变性的大陆冷空气相遇所形成锋面经过此地区所产生的降水,二是夏季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在春夏之交,强降水区主要位于闽西北地区,夏季则主要位于台湾岛南部地区以及福建沿海。1998-2012年台湾海峡及其邻近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当显著,不同流域的年际变化趋势不太一样。接着,本文应用EOF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台湾海峡西岸闽江、九龙江和韩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EOF分解的第一模态主要体现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表现出整体一致性,变化幅度均以山区为最大;锋面、地形降水起着决定性影响。第二模态主要体现后汛期降水与其它季节降水分布特征的差异,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或东南-西北反相、或南-北反相型的分布格局。此外,三个流域降水在不同季节的年际变化都相当显著,尤其是雨季,年际变化幅度最大。夏季降水与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存在较好的正相关;El Nino事件对闽江流域西北部影响最为显著,对三个流域枯水期降水的影响范围最大,降水量均较正常状态偏多;而La Nina事件期间,三个流域的降水均比正常状态要少,内陆地区减少的幅度比沿海更大。最后,本文利用1998-2012年TRMM3B42日降水资料,对台湾海峡西岸各流域的极端强降水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空间分布上,各流域强降水最为频发、显著的区域多为山区和沿海地带;在年变化上,闽江、韩江流域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九龙江流域强降水年变化则表现为典型的双峰结构。在年际变化上,三个流域丰水期强降水均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枯水期强降水整体上表现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十五年来,闽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年强降水日单调增加,韩江流域年强降水日单调递减,各流域均表现出3种不同尺度的变化周期,分别为2-3年、5年左右、9-10年。
其他文献
本文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以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体系,使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使林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有
<正>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必定是一座不同国籍人员大量聚集、高度流动且文化包容、生活便利、机会众多的城市。纽约、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具备这些特征。2012年,成都提出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DES)是食管的一种不协调收缩运动,其特征为食管中下段同一时间出现非推进性的蠕动,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歇性胸痛和吞咽困难。DES可发生
商用车作为一种运送人员与货物的车型,经过百年多的时间发展,越来越向轿车化、集成化、电气化、智能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商用车上的新材料、新工艺、新
"云课堂"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本文以稷下街道中心小学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例,阐述了"云平台"的使用、优势及管理。
变电站雷电侵入波防治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内容,为了对500 k V敞开式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典型设计规程在电磁暂态计算软件ATP-EMTP中建立了计算模型,通过计算
近年来,各国通力合作,接连侦破多起跨境电信诈骗的重案、大案,成绩斐然,却未能有效遏制跨境电信诈骗发案数连年递增的趋势。在传统警务模式打击跨境电信诈骗遭遇边际效能的困
<正>11月13日,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AWS)宣布发布最新的亚太(悉尼)业务区(Asia Pacific(Sydney)Region),这也是该公司发布的第九个部署全球云计算平台的业务区。
[背景]我国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现状令人担忧,而缺乏透明是用药领域腐败和低效率的主要根源之一,透明机制研究是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的重要基础。2012年浙江省启动的“阳光用药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将"微课(Microlecture)"的浪潮推向了顶峰。随着网络信息新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育信息化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相信"微课"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