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产业结构正被区域政府提上了重要日程,围绕产业结构优化成了区域之间竞争的焦点。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有多种,被用的最多是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思路出发,这是传统的方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和资源瓶颈,时代背景已经大大的不同了,各个国家、地区无不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因此在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时也需要引入"产业结构可持续化"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系统更完善,更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完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整体框架下,选用"一核六带"中的"沿杭州湾产业带"的前两位城市即杭州和宁波作为本次研究的实证对象,而"一核"——上海自然地就成为本次实证研究的基准城市。通过分析,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发现杭州和宁波两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的不足是明显的,比如两地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现代服务业则有待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够,未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较好,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两市提出了的政策建议,包括创造人才集聚平台,开创科技创新局面;深化改革,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引导静脉产业的发展;明确城市定位,尽力避免产业同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文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完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整体框架下,选用"一核六带"中的"沿杭州湾产业带"的前两位城市即杭州和宁波作为本次研究的实证对象,而"一核"——上海自然地就成为本次实证研究的基准城市。通过分析,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发现杭州和宁波两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的不足是明显的,比如两地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现代服务业则有待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够,未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可持续化较好,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两市提出了的政策建议,包括创造人才集聚平台,开创科技创新局面;深化改革,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引导静脉产业的发展;明确城市定位,尽力避免产业同构,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