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为了建立甘丙肽转基因小鼠进一步研究甘丙肽的功能,对甘丙肽基因进行了克隆构建了神经特异表达甘丙肽转基因载体,获得了显微注射用甘丙肽基因片段,从而为进一步建立过量表达甘丙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
2.为了得到大而清晰的受精卵雄性原核,对受精卵最佳显微注射时间进行了探索,为下一步显微注射做好准备。
方法:
第一部分、从小鼠脑组织中提取出总RNA和基因组DNA,应用RT-PCR技术,得到甘丙肽的cDNA编码区,应用PCR技术得到甘丙肽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应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得到甘丙肽目的基因。将其与T载体连接,经酶切鉴定无误后,送公司测序,命名为pMD19T-GAL。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9T-GAL,获得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质粒pUC18上,命名为pUC18-GAL。在重组质粒pUC18-GAL中甘丙肽的上游插入PDGFB-链启动子,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DGF-GAL,提示构建神经特异表达甘丙肽转基因载体成功。双酶切重组质粒PDGF-GAL,得到显微注射用甘丙肽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即可用于显微注射。
第二部分、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对4-6周龄的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不同的时间点获取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的发育状态,从而选择最佳的受精卵的显微注射时间。
结果:
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得到的甘丙肽目的基因,经测序鉴定后,其序列同GenBank中甘丙肽的基因序列相同。经酶切鉴定证明神经特异表达甘丙肽转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得到了显微注射用甘丙肽基因片段,经浓度纯度测定后可用于下一步显微注射。
在注射HCG后的20-25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受精卵雄原核的比例逐渐增加。注射HCG后的26小时开始,受精卵出现雄性原核的比例开始下降。在注射hCG后的20-25小时,受精卵的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高。在注射HCG20、21、22小时后,受精卵雄性原核比较小,在注射HCG后的23、24、25小时,雌雄原核清晰可见,受精卵雄原核较大,位于受精卵的中心,在注射HCG后的26、27、28小时,卵胞质稍微不均质,雄性原核和雌性原核较大而且相互之间比较靠近,位于卵胞质中央,受精卵即将分裂。
结论:
1.成功构建了神经特异表达甘丙肽转基因载体,获得了显微注射用甘丙肽基因片段,从而为进一步建立过量表达甘丙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2.注射HCG后的25小时,出现雄性原核的受精卵占受精卵总数的比例最大,并且雌雄原核清晰可见,雄原核较大,位于受精卵的中心,最适合显微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