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麦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可以为小麦品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以宁麦9号和扬麦158为亲本构建的282个RIL群体为材料,测定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容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溶剂保持力性状和揉混参数等性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用236对SSR标记和15对EST标记,共251对遗传标记构建了18条染色体的28个遗传连锁群,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小麦基因组1918.5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1.56cM。2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硬度、容重、稳定时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湿面筋含量相关性最大(r=0.39),其次为形成时间和沉降值(r=0.24)。籽粒硬度除了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相关性达到了(r=0.96),与湿面筋的相关性最低(r=0.3)。吸水率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45,0.33,0.51,0.38。湿面筋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相关系数最大(r=0.84)。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沉降值与其他品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的相关性最低(r=0.04)。四种溶剂保持力中,蔗糖与碳酸钠、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20,r=0.293),碳酸钠与水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8);揉混参数中峰值时间与曲线下面积、8分钟带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r=0.547),与峰值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158)。峰值高度与峰值宽度、曲线下面积、8分钟带宽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2,r=0.278,r=0.233),8分钟带宽与峰值宽度、曲线下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298,r=0.532)。3利用WinQTLCart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RIL群体的10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容重、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溶剂保持力及揉混参数)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58个QTL,分布在1A、1B、2A、2B、2D、3B、4B、5A、5B、6D、7A、7B、7D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2.77%-14.4%。4检测到与籽粒蛋白相关的4个QTL,分布于3B、4B、7A染色体上,在4B染色体上的QTL在两地均检测到,可解释3.17%-7.18%的表型变异。在5B、7B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控制籽粒硬度的QTL,可解释4.97%-9.06%的表型变异。发现控制吸水率的5个QTL,分布在2B、5B、7B染色体上,在2B上的QTL在同一区间,可解释3.86%-8.22%的表型变异。检测出控制湿面筋含量的5个QTL,分布在1A、4B、6D、7B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95%-8.55%。发现控制容重的QTL两地均为4个,分布在2A、3B、5A、7A、7B,其中3个QTL在两地均检测到,可解释2.77%-11.95%的表型变异。发现控制面团稳定时间的4个QTL,分布在2D.5B.6B.7A染色体上,贡献率为3.24%-6.12%。检测到面团形成时间的4个QTL,都位于4B、6D染色体上,可解释3.37%-9.91%的表型变异。在1A、4B、5B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控制Zeleny的QTL,可解释3.68%-4.9%的表型变异。5检测到控制小麦溶剂保持力的3个QTL,分别位于3A、4B染色体上,其贡献率为2.86%-3.30%。6检测到控制揉混参数的17个QTL,位于1A、1B、2A、4B、5B、6D、7A、7D染色体上,其中7D染色体上的gdm67-wmc797的区间影响着峰值高度,贡献率为5.03%;7A染色体上的gwm635-B155的区间影响则峰值宽度,贡献率为2.95%;5B染色体上的barc40-wmc160区间影响着曲线下面积,贡献率为3.01%;1B染色体上的barc181-barc207区间影响着8分钟带宽,贡献率为4.45%;1A染色体上的cfa2129-wmc93区间,同时影响着峰值时间、曲线下面积、8分钟带宽,贡献率在3.73%-10.56%之间;4B染色体上的gwm149-wmc657区间同时影响着峰值时间和曲线下面积,贡献率在4.3%-4.8%之间;2A染色体上的barc212-wmc636区间同时影响着峰值时间、曲线下面积、8分钟带宽,贡献率在6.00%-6.67%之间;6D染色体上的cfd49-gdm132区间,同时影响着峰值宽度和8分钟带宽,贡献率在5.48%-6.43%之间。上述定位的QTL可以为小麦品质遗传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