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对于快速和有效的客体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客体知觉学习是如何在大脑中实现的还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采用心理物理学和脑电技术,可以研究面孔加工和表征的知觉学习效应。
在实验一中,我们训练被试进行连续8天的面孔朝向(比如30°的深度旋转)分辨任务,发现知觉学习导致了对训练面孔朝向敏感性的显著提高,且心理物理学结果表明这种提高显著地特异于训练朝向。在训练前后,我们同时记录了被试对于训练面孔朝向和未训练面孔朝向的EEG信号,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诱导gamma活动的分析表明,相对于未训练面孔朝向,面孔分辨训练导致了左侧枕颞部N170潜伏期更大的缩短和左侧额部诱导gamma活动更大的降低。
实验二中,我们训练被试进行连续6天的面孔性别分辨任务,也发现知觉学习导致了对于训练面孔身份敏感性的显著提高,且心理物理学结果表明这种提高显著地特异于训练身份和训练性别。在训练前后,我们仍旧同时记录了被试对于训练面孔和未训练面孔的EEG信号,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表明:相对于未训练面孔身份,面孔分辨训练导致了右侧枕颞部N170波幅更大的减小;相对于未训练面孔性别,面孔分辨训练导致了左侧枕颞部N170潜伏期更大的缩短。
我们认为,面孔朝向和面孔身份/性别知觉学习导致的缩短的N170潜伏期、降低的N170波幅和降低的gamma频段活动,说明知觉学习导致了更快的加工速度和更有效的面孔表征,即支持了视觉经验改变神经元可塑性的易化模型和锐化模型。面孔身份知觉学习结果为面孔空间的存在提供了行为和生理上的证据(Wilson et al.,2002);分离的面孔身份和面孔性别神经可塑性支持了面孔的分布式加工理论(Haxby,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