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东道主”之间的“驻客”——基于大理剑川沙溪寺登四方街的旅游人类学考察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基于大理剑川沙溪寺登四方街的田野调查所做的个案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寺登四方街长期生活的外来“驻客”。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沙溪寺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1年寺登街荣登“世界濒危遗产名录”,随后在国外基金会的帮助下,当地政府得以顺利实施沙溪复兴工程。以此为契机,“驻客”进入寺登“东道主”社区并在此长期生活,在改变当地地理空间格局的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驻客”成为推动寺登东道主“社区”社会变迁的直接力量。   论文首先对沙溪寺登的简况、历史脉络和旅游开发过程做了全面的介绍,尽量呈现出社区的全貌。接着,论文探讨了在“东道主”居民、“游客”,当地政府,以及“驻客”合力之下造成的寺登社区地理空间变化。然后论文叙述了传统宗教、民俗活动的“太子会”作为民族节日所展现的社区传统文化变迁,并记录了“民族节”里现代旅游情景下“驻客”身份的游离及其与节庆在场人群的互动。接下来,论文着力描述了寺登“驻客”的形成及其居于“游客”与“东道主”之间的身份认同。最后,通过分析寺登驻客、外来游客以及“寺登”东道主居民之间的交往互动行为,论文提出重新审视旅游人类学“东道主-游客”研究范式的必要性,认为从模糊的旅游人群边界设定出发,可以对旅游与现代性的关系做出更好的理解。   最后,本项研究发现,寺登“驻客”与“游客”、“东道主”、国际NGO,以及地方政府一块形塑了今日沙溪寺登的经济、地理、空间格局。“驻客”是现代旅游情景下、身份游离于当前旅游人类学研究中“东道主-游客”二分体之间的特殊人群,是推动寺登东道主社区文化变迁、发生涵化的直接动力来源。
其他文献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中国的民主道路几经曲折,有成功也有
投标保证金制度之存在,本源于英美法国家,在英美法国家因诉讼制度并无行政法院与一般法院的差异,其法律性质的差别,并无诉讼上的实益,但是当成文法国家引进该项制度时,是否对政府采
期刊
水资源存在着极大的区域、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不对称的矛盾,人类修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古今中外,跨流域调水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早在公元前24
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域,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经济交往领域及其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其他领域及其活动运行。公民社会
笔者采用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和案头工作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建水县民间艺人的深入采访和对建水小调系统完整地搜集整理,在1987年建水文化馆编写的《建水县民族民间歌曲集成卷》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就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国现存的社会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格局和管
本文从国际关系史角度出发,对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在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变化之中的伊朗犹太人生存场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公元前586年居鲁士大帝将伊朗犹太人从“巴比伦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