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运动作为“强身之源,固国之本”,历来受到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早在毛泽东时期,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但是,在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发现我国青少年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令人堪忧: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则连续下降;超重、肥胖视力不良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同时延续到了我国培养人才体系的最高环节——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2007年5月7日随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出台,全国范围内各大、中、小学掀起了声势浩荡的阳光体育运动热潮。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教育学者、体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关心和对切实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决心。如何让将这一些列的文件付诸实践而不至于流于形式,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对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实施高校体育的主要途径,很显然成为了承载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健身理念和精神,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精神的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新理念,最终构建起与“阳光体育运动”相适应的课堂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三层次”教学模式。本文研究的“三层次”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对课堂体育教学、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单独来研究的弊端,在课堂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把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来,使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呈现一种循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发展的空间,最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推动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服务经济形态的全球扩张,电子商务逐渐向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并表现出泛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等新兴特征。服务经济的强劲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冲突,导致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再加上近些年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
运用政治的力量对市场机制进行矫正、限制,维护社会团结,保证社会持续运转,是现代社会政策的基本功能。通过社会政策对社会收入差距进行平抑、调整,将其控制在一个社会普遍接
在美国,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类型非常多,如政治言论、商业言论、诽谤言论、仇恨言论、象征性言论、宗教言论等。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言论自由领域实行“双阶理论”,即
随着社会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物流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以JT集团为代表的我国铁路物流企业以覆盖全国的铁路网为依托,迅速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支柱。随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资源相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凸显,提高生态效率,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只有注重生态效率的提高,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本文首先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
北宋王朝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朝代,其政权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一方面是进一步强化的封建中央集权,一边是相对弱化的民间管制。在这种特征下,北宋的民间风气活跃,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在交际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语言知识并掌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住房产权私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与此同时,物业管理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物业管理的本质是社区业主自治,即全
<正>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们始终占据"专业优势",指控反转基因的人"外行",但问题是,他们有否尊重过民意和"公共选择"?他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否可靠呢,是否经得起哲学审视?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