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研究益生菌的应用在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的发生、预后的影响。②探讨应用益生菌对胃液pH值及胃内细菌定植的影响。③探讨研究过程中不同部位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同源性比较。④探讨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有效的预防治疗VAP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12-01至2014-05-01入住滨州医学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行机械通气后给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后不给予益生菌治疗。两组病人同时给予针对原发病的相应治疗及护理,监测两组患者胃液pH值、胃液定植菌及有无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腹泻),若患者临床诊断为VAP,则完善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的细菌培养、鉴定、药敏,观察VAP致病菌与胃内定植菌的关系。同时对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II)评分、白蛋白(serum albumin)、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患者带机时间、死亡率、入住ICU期间费用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VAP的发生率、胃液pH值、肺泡灌洗液和胃液定植菌的同源性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分析VAP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共有128例病人完成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早期VAP、晚期VAP及未发生VAP的概率分别为17.5%(11/63)、20.6%(13/63);61.9%(39/63)、16.9%(11/65)、36.9%(24/65),46.2%(30/65)。两组间是否发生VAP无差异,但晚发VAP发生率对照组较治疗组高(X2=4.130,P<0.05);治疗组所有送检胃液PH值小于4的比率(68.0%,138/20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126/216),两者比较P<0.05,胃液定植菌检出率则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VAP致病菌与胃肠道定植菌同源率(18.5%,5/27)低于对照组(50%,18/36),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带机天数、7d病死率、ICU住院花费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发生VAP的患者检出的75例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肺泡灌洗液培养所得全部菌株的85.3%,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6.7%)和铜绿假单胞菌(26.7%)、大肠埃希菌(13.5%),其多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①应用益生菌可减少晚发VAP的发生,而不增加机械通气天数、病死率、入住ICU期间费用。②胃液pH值增高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益生菌维持消化道适宜PH值,减少胃肠道定植菌,减少胃-肺途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③VAP的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有升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