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硝化过程中的碳氮计量关系及氧化亚氮产量 ——氨氧化细菌与氨氧化古菌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shup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而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关键反应步骤,由两种不同的功能微生物类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在有氧条件下驱动发生。AOB和AOA可利用氨氧化过程的能量同化和固定无机碳以合成自身细胞组分,由于两者的生理特性和固碳途径不同,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利用碳氮的计量关系可能存在差异,但是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此外,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作为硝化作用的副产物主要由氨氧化过程产生,与AOB不同的是,AOA驱动的氨氧化过程中产生N2O的机制尚存争议,两者各自对N2O产生的贡献也可能存在差异,是一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河口是河海水混合区,盐度和营养物质变化剧烈,是研究不同微生物种群对环境的理化性质响应的理想生态系统。由于受到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珠江口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大,其上游区域常发生较强的硝化作用,并伴随N2O的过饱和释放。但是,目前对珠江口上游N2O产生的过程及其产量的研究尚有诸多不明之处。由此,本论文通过研究珠江口 AOB和AOA的分布、活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合纯菌株和现场培养实验,比较了两者在氨氧化过程中的碳氮利用比率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旨在揭示AOB和AOA在氨氧化反应过程中的碳氮计量关系,探讨AOB和AOA对N2O生产的相对贡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总结为以下3个部分:(1)基于2014年7月和2015年7月的航次调查,以Bacterial 16S rRNA、Archaeal 16S rRNA、β-amoA、arch-amoA和nirS基因为细菌、古菌、AOB、AOA和反硝化细菌的生物标记物,通过荧光qPCR技术和反转录cDNA的方法,分析了微生物在珠江口的分布和活性,并探讨了影响珠江口水体中AOB和AOA分布及活性的环境调控因子。珠江口微生物种群结构存在空间变化,主要受水团混合影响。河口上游,细菌相对于古菌占优势,但其中的AOB与AOA丰度在同一量级水平,表征AOB和AOA功能活性的cDNA在同一量级。河口中游,包括AOB在内的细菌丰度降低,而AOA等古菌的丰度增加,AOA-cDNA绝对量略高于AOB-cDNA。河口下游,AOA成为优势氨氧化功能微生物,AOA-cDNA绝对量超过AOB-cDNA。以cDNA/DNA的比值表征单细胞活性,在整个珠江口,AOB的单细胞表达活性均高于AOA的单细胞表达活性。nirS基因的分布无明显区域差异。综合环境因子对AOB和AOA分布及活性的影响,两者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可以概括为:AOB适应分布于低盐、富营养、NH3/NH4+底物浓度高、低溶解氧(DO)和高浓度悬浮颗粒物(TSM)的环境中,而AOA更适应具高盐、低营养盐和NH3/NH4+浓度低(<1μM)的海洋环境。(2)基于2014年7月的珠江口航次,利用δ13C分析颗粒物来源。根据AOB和AOA的单细胞粒级特征,设计分粒级实验以区分水体环境中AOB和AOA的粒级分布和活性表达特征,建立端元值计算模式,解析分级颗粒物的C/N 比值及δ13C组成。此外,结合AOB纯菌株的文献研究结果,设计了 AOA纯菌株Nitrosopumilus maritimus SCM1的培养实验,解析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对碳氮利用及同位素分馏效应(ε)的差异,并与现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珠江口淡水(陆源)区域以AOB为优势功能微生物,AOA为海洋主导功能微生物。AOB主要以颗粒结合态分布和表达活性,AOA在高盐、低TSM的海水环境中,以较高比例的游离态分布和表达活性。AOB-cDNA的丰度低于AOA-cDNA,颗粒结合态AOB的单细胞表达活性高于AOA。此外,以amoA基因占16S rRNA基因的比例为端元值解析了以AOB或AOA为主成分的分粒级颗粒物的POC-δ13C组成信息,结果表明,δ13CAOB 比δ13CAOA更负,这可能是由不同环境中底物DIC-δ13C的差异或AOB和AOA使用的不同无机碳同化途径导致的。封闭培养体系内,AOA菌株N.maritimus SCM1生长达到稳定后期时的C/Nbulk值为6.0,该值高于AOB纯菌株的C/Nbulk值(3.1-5.0)。利用“瑞利分馏模型”计算出AOA对碳的同位素分馏效应εbulk/DIC为19.4‰,该值低于陆源β-AOB 纯菌株(Nitrosomonas europaea)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εbulk/DIC(20.0-30.0‰)。N.maritimus SCM1 对氮的同位素分馏 15εNH4+为 25.2‰,低于陆源AOB(N.europaea)的15εNH4+(32.8-38.2‰)。实验室纯菌株研究表明,AOB和AOA的总生物质碳氮组成(C/Nbulk),碳、氮的同位素分馏效应(εbulk/DIC和15εNH4+)的差异,可能取决于硝化菌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中的无机碳、氮底物的差异或可利用性。同时,利用开放体系“稳态分馏模型”估算了珠江口 AOB主导的淡水端元εbulk/DIC 为 23.7-31.0‰,AOA 主导的海水端元εbulk/DIC为20.6-23.3‰,分别与陆源AOB纯菌株和AOA纯菌株的研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3)基于2015年7月的珠江口航次调查,在上游缺氧区实施现场培养实验,解析了无机氮形态转化,评估了硝化过程中的N2O产量,并对AOB和AOA在珠江口上游N2O生产中的贡献做了初步探讨。虎门上游,硝化过程是N2O产生的主要途径。AOB的单细胞N2O产量高于AOA,氧气浓度、AOB和AOA的细胞丰度共同影响了 N2O产量。广州上游,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有耦合或同时发生的潜能。AOB和AOA对N2O产量的贡献与N2O总产量不平衡,有其他过程贡献了 N2O产生。综上所述,本论文揭示了珠江口水体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种群分布和功能活性的影响和调控,比较了 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的碳氮利用和同位素分馏效应(ε)的差异,验证了珠江口上游缺氧区硝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并初步揭示了 AOB和AOA对N2O产量的相对贡献。
其他文献
各类视觉神经网络作为生物学神经网络的仿生特征建模,分别在不同的视觉应用中取得了性能突出的识别和检测效果。因此,针对视觉神经网络的组织结构、信息传输、和训练推理等方面开展算法研究和架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深度神经网络、细胞神经网络、脉冲神经网络进行了详细的算法研究,分别在跨域物体检测、图像滤波处理、视错觉分析、与目标定位等具体应用中对相关算法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此外,针对视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视觉大数据高通量计算以及海量多媒体内容监控与过滤等实际应用的日益迫切,传统的视觉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正面临严重的挑战。其中,紧致化视觉表征与计算是视觉大数据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本论文将面向大规模视觉搜索与高通量多媒体计算等应用的紧迫需求,展开了关于紧凑性特征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尤其是
很多物理问题都涉及到双曲守恒律方程,如流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浅水流和燃烧等,但是大部分的偏微分方程是无法得到理论上的解析解,只能通过一些数值方法求解得到其近似解。特别地,对于非线性双曲守恒律,无论初始条件是否光滑,当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其解都可能产生间断,如激波、接触间断等,双曲守恒律方程的这一特性对于数值方法的构造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双曲守恒律方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值解法,并且
随着点云获取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点云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且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点云配准与融合技术是三维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研究方向,广泛应用于三维重建、遥感分析、导航与制图以及虚拟与增强现实等领域。实际中三维点云具有噪声、离群点干扰、不同程度的遮挡以及密度不均匀等问题,给三维点云融合重建带来很大的挑战。尽管三维点云配准与融合重建中取得了许多有进展性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
长余辉发光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发光特性在安全指示,信息存储,光学防伪和生物成像等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可见光长余辉材料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有部分已经成功商业化。近年来,近红外光长余辉成像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组织穿透性和低辐射探伤的特点掀起了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浪潮。本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长余辉发光的特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种类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潜在应用,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趋势。针对近红
爱尔兰物理学家、数学家William Rowan Hamilton于1843年最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虽然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有关四元数矩阵特征值和奇异值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四元数及四元数矩阵特征值问题在量子力学、彩色人脸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另一方面,四元数矩阵奇异值分解在彩色图像压缩、图像补全、图像去噪、信号处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以及脑电图学等方
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CO2)是大气中最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地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是CO2的重要储库,自工业革命以来吸收了大量人为CO2,对大气CO2含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对大洋CO2的源汇格局问题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边缘海是陆地、海洋与大气间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区域,其界面上的碳交换是海洋乃至全球碳循环中最为复杂而又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是海洋与气候变化科学的热点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表面增强拉曼和荧光光谱作为等离激元增强光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分子的拉曼和荧光光谱可以提供其丰富的“指纹”和激发电子信息,它为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内在反应机制及过程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因此,等离激元增强光谱(PES)的研究对发展超灵敏的表界面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最优的增强效果并对耦合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及复杂机制进行深入了解,人们需要构建定义明
工业生产中,新型能源的监测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能量的有效转换是关键。电子信息、光通信、动力能源、高效储能等领域对太阳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高效获取、转换和存储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成为新型能源换能研究领域的焦点,其在介观物理和纳米器件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其中,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锌(Zinc Oxide,ZnO)纳米线/纳米棒因其稳定的理化特性、独特的表面性质、高水平的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类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且具有典型的环境雌激素效应,可对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因其难以降解,所以PCBs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PCBs共有209种同系物,按照结构和毒性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二噁英类PCBs;另一类是二噁英类PCBs,这类PCBs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均类似于二噁英,具有较强的毒性。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