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龙江大兴安岭过伐林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样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该地区的涵养水源功能、生产力功能、碳储量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森林多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分析了森林多种功能与林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多功能优化经营试验示范区和大兴安岭东部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从均值上看,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和生产力功能都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生产力评价得分分别为针叶林的碳储量明显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差别不是很大;对于生物多样性来说,针阔混交林的最大;从总体均值上来说,森林多功能评价值的大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1、不同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表现为,针叶林(1213.28t/hm2)>针阔混交林(1095.17t/hm2)>阔叶林(931.78t/hm2)。其中,在凋落物方面,三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累积量的变化范围为21.70/hm2~33.74t/hm2,排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三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64.35t/hm2~134.68t/hm2,在均值上具体表现为针叶林(100.99/hm2)>针阔混交林(92.70t/hm2)>阔叶林(81.3t/hm2)。在土壤层方面,3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变动范围为0.52~1.37g/cm3,从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的均值看,针叶林(0.67g/cm3)<针阔混交林(0.79g/cm3)<阔叶林(1.02g/cm3),且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容重的差异显著(F=4.781,P=0.028<0.05);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为53.25%~79.81%,表现为针叶林(74.4%)>针阔混交林(67.5%)>阔叶林(65.6%);不同林分类型的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573.49t/hm2~1393.02/hm2,从不同林分类型的最大持水量均值上看,具体表现为针叶林(1112.28t/hm2)>针阔混交林(1102.44t/hm2)>阔叶林(850.43t/hm2)。2、大兴安岭地区新林翠岗林场三种林分类型的乔木层或林木蓄积量变化范围为72.88m3/ha~296m3/ha;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7.2t/hm2~81.42/hm2;林木胸径生长率变化范围为1.499-6.466。三种林分类型的碳密度变化范围94.92t/hm2~265.93/hm2;其中,乔木层碳密度变化范围为20.42t/hm2~75.16t/hm2;林下植被碳密度变化范围为8.03t/hm2-67.38t/hm2;凋落物层碳密度变化范围为7.13t/hm2~19.74t/hm2;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27.66t/hm2~197.55t/hm2。本文并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作为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森林多样性进行评价。3、大兴安林地区新林翠岗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构建的各项指标的权重有很大差异,其中水源涵养的权重为0.557,而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碳储量的权重为0.179,生物多样性的指标权重最小,仅为0.0859。4、大兴安岭地区新林翠岗林场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各功能评价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和生产力功能都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生产力评价得分分别为针叶林的碳储量明显大于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差别不是很大;对于生物多样性来说,针阔混交林的最大;大兴安岭地区新林翠岗林场不同林分类型森林多功能评价值排序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以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针叶林森林功能优于以落叶松与白桦为主要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和以白桦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