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髀骨之杵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类骨折,发病率为3.6%,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轻微暴力也可导致骨折。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也逐年增加,多为严重创伤所致。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提高和材料的更新换代,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率却并没有明显降低,在股骨头血运不足无法全面科学解释股骨头坏死机制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生物力学因素在坏死过程当中起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髋部结构复杂,加上绝大多数患者对损伤时的外力及体位描述不清楚,以至对于股骨颈骨折损伤机制与骨小梁形态的研究,尚未达到共识,而单独的X线检查却反应不出骨折与内部骨小梁的关系,本研究尝试以CT体像探讨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损伤机制与骨小梁结构内在联系,以便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依据,在指导临床判断骨折预后以及选择治疗方法上有积极的意义。目的:探讨头下型髀骨之杵骨折损伤机制与股骨颈骨小梁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2月一2011年10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的120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病例,整理其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从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三维CT图像进行归类和分析,三结合股骨上端骨小梁结构对骨折断端进行力学分析。(Ward’s结果:83.3%患者冠状位CT上骨折线沿主压力骨小梁外侧缘角内缘)走行,88.3%患者水平位CT上骨折线从头颈交接处开始,90.8%患者矢状位CT上股骨头向后方旋转移位,骨折向前成角。结论:“前张后压”方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沿骨小梁分布于2个骨小梁薄弱区,且多带有偏向前方的鸟嘴样骨皮质,此型骨折临床多见,主压力骨小梁被破坏,骨折断端剪切力大,骨折不稳定,这对于临床判断预后以及在治疗方法选择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