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简称PPP)被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由于PPP模式具有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我国自2014年以来频繁出台政策大力推动PPP项目开展,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PPP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PPP项目由于运作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而引发政府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隐性债务风险使PPP项目审计风险增加,以隐性债务风险为导向的PPP项目审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和受托责任观、免疫系统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上,首先对PPP项目以及PPP项目审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PPP项目特点并对我国PPP项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指出隐性债务风险问题使PPP项目审计遇到挑战。其次,本文建立了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的PPP项目审计架构。然后以M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审计为案例,与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的PPP审计架构进行对比,分析了该PPP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M市PPP项目审计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提出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PPP项目审计实施建议。本文研究认为:(1)现阶段我国PPP项目运行存在各方职责不明确、政府自我监管不严、官员存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等问题,PPP项目带来隐性债务风险的同时,也使PPP项目审计面临挑战。(2)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的PPP审计架构应考虑隐性债务风险表现形式、PPP项目各阶段风险点等方面,以遏制隐性债务、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发挥审计评价作用为审计目标,采取阶段性跟踪审计的方式,以财政支出情况审计、项目风险分配审计、项目资金审计为审计重点。(3)M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审计与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的PPP审计架构进行对比,其审计目的较为明确,但其审计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实施阶段性跟踪审计,审计介入时间不及时,未覆盖全部隐性债务风险点,对融资情况未开展延伸审计等。(4)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PPP项目进行审计需要明晰PPP项目各方职责、提高政府自我监管的能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识别PPP项目不同阶段隐性债务风险点,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隐性债务风险导向下PPP项目审计架构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PPP项目隐性债务审计、遏制PPP项目隐性债务,完善PPP项目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