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背景下,以银企借贷为主要环节的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是我国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当微观层面的银企借贷发生变化,折射到宏观层面上就是社会融资规模的波动,并进一步作用于宏观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银企借贷行为总是包含着银行和企业相对应的借贷信息,在银企借贷数据的基础上匹配银企双方的特征数据,可以有效识别并分析银企双方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此,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基于银企借贷视角,从微观层面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仅夯实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以及推进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在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中,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展历程和银企借贷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理论分析来看,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全面充分,但不同国家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体制不同,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微观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证研究中,本文运用银企借贷数据,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分析微观主体特征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发挥的异质性作用,探索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效应,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本文基于银企借贷视角的银行贷款渠道研究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在我国是存在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提升银行信贷供给水平;(2)货币政策在通过银行贷款渠道影响银行信贷供给的过程中,银行规模、资本水平和流动性比例等银行特征会起到异质性作用,银行规模越大、流动性越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信贷供给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3)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规模受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银行贷款渠道主要对非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产生影响;(4)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银行贷款渠道的传导效率显著降低,高资本水平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其基于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的银行信贷规模受金融危机冲击负面影响较小,并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调控的效率更高。本文基于银企借贷视角的资产负债表渠道研究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在我国是存在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均会对我国企业贷款产生显著影响;(2)货币政策在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时,企业规模、是否上市和所在行业风险水平等企业特征会起到异质性作用,中小企业、上市企业和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贷款规模对货币政策变化更加敏感;(3)货币政策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在我国不同产业间显著存在非对称性,第二产业企业的贷款规模对货币政策变化最为敏感;(4)基于上市企业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我国信贷市场基本不存在对民营上市企业的信贷歧视,且小规模企业、低杠杆率企业、高资产收益率企业和股权分散型企业的贷款规模更容易受到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5)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对企业贷款的调控效果显著降低,其中,中小企业、上市企业或高风险行业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程度更深。本文基于银企借贷视角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和基于企业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畅通,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较高,银行信贷和企业贷款规模较大;(2)货币政策在通过风险承担渠道传导时,银行规模越大、资本比率和盈利能力越高,银行信贷规模对银行风险承担变化的反应越不敏感;中小企业、股权分散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3)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虽然银行和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动的敏感度较高,但是银行信贷和企业贷款规模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敏感度显著降低。其中,银行规模越小、盈利能力越高、资本比率越低,其基于风险承担传导的信贷规模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大;中小企业、股权分散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基于风险承担传导的企业贷款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1)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传导渠道的微观效应,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产业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2)制定政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行业,引导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货币政策传导微观环境;(3)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除了监管银行业的运行状况,还应将风险承担指标纳入评估范围,对银行和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实行逆周期的动态调控;(4)应丰富并优化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