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志堂的图像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ZHAN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于清末民初的徽州民居承志堂,堪称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标本。承志堂的装饰图像是一种融雕刻、绘画、建筑、装饰、工艺设计和民间美术等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主要以木雕和彩画两种形式呈现,是晚清徽州造物观念、装饰思想与建筑艺术的缩影。承志堂建造于清末民初,恰逢时代大变革的转折点,其时封建礼制对民间营造活动的约束日渐消解,新的审美趣味开始形成,徽商群体走向没落,诸多社会变化在承志堂的图像中得以显现。同时,主人汪定贵的人生阅历和价值观念均投射在承志堂的设计、建造以及装饰图像的主题选择与制像形式上,形成了以正厅“福”和后厅“寿”为代表的生命主题,体现了房屋主人汪定贵的人生理想以及对“子嗣繁息”的祈盼,同时也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商们的“儒贾观”背后的复杂心理。本文以情境逻辑的方法考察时代变迁和主人生平行状,以图像学、形式分析和象征分析等方法,探究承志堂装饰图像的形式和意味,进而解读承志堂图像中所隐含的诸般社会学、心理学内容。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主要对主人汪定贵和承志堂的建筑格局做铺垫性论述,其中,经过考证,确定承志堂的建造年份是认识该民居建筑的重要基础,通过文书、口头两种资料,还原“真实的汪定贵”,也是后文得以展开的必要前提。第三章重点对承志堂图像的工艺、材料、图像配置和视觉形式进行前图像志分析,从中得以管窥徽州民居建筑装饰的工艺特点。第四、五、六章分别对承志堂的前厅、后厅和仰顶彩画进行图像学分析,这三大空间的装饰构成承志堂图像的主体,也是承志堂图像的核心精神观念的体现。徽学与敦煌学、藏学一起,并称为我国地域性文化研究的三大课题。目前,徽学研究领域虽然论者众多,成果丰硕,但多局限于文本典籍的考证与整理,鲜有从视觉图像角度入手者。这对于浩如烟海的徽州地面建筑遗存及视觉图像资源而言,无疑是一大遗憾。本文尝试以视觉文化的视角探讨明清徽州的工艺技术、制像观念和伦理道德,对于民间美术学和徽州学来说,均是有益的尝试。文章以个案方法聚焦承志堂的图像,力求在庞杂的图像系统中厘清与时代、居者关系最密切的图像主题和形式,从中窥见“末代徽商”对传统审美价值的眷恋,以及对人生福祉的理解,进而通过这一时代的活化石,一窥清末民初徽州地区的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及建筑工艺等历史文化信息,或可望为徽学研究另辟一新的视域。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德班大会确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继续推进,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这是继《京都议定
随着集团客户数量的增多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巨额的集团客户授信额度屡屡出现。对一家银行来说,高度集中的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有很大的潜在风险。本文主要分析集团客户的法律主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近三十年来,服务贸易在继货物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无论在贸易的规模、贸易结构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长速度已
近年来,关于工作场合中员工情绪的研究逐渐引起了组织行为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个体和组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服务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
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比拟的,本文旨从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角度分析土地城市化的机制、水平测度及效益。作为我国经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水性的酰胺基和疏水性的异丙基,相变温度在32℃左右,使其具有优良的温敏特性,并在药物控制释放、物料分离、酶的固定、循环吸
南方旱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考察建国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的路径变迁,可知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存在的困境:城市偏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农田水
当前农村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这为农村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期,农村低保档案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摸索出有效解决策略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
导电聚苯胺是新兴热门的轻质吸波材料。采用传统原位聚合法在织物表面聚合生成聚苯胺时存在牢度差、易脱落、使用周期短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首先采用操作及设备简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的城市化体系和逐渐密切的经济发展相关性,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间开始融合为一体化的经济体,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