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作为一个经营信用的特殊经济产业,其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核心竞争能力。银行内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都称之为风险,但操作风险与另外两种风险有着明显区别:操作风险纯粹意味着损失,仅是一种管理成本而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既包含潜在的损失,也意味着潜在的盈利机会,构成银行的利润来源,即银行必须通过承担这种风险来获取利润。
虽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并不是全新课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在今天它的重要性已经相当引人注目。这是因为:(1)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只是财政的记账员和出纳,银行职员手中的资源和权力都不多,所以银行腐败案件很少发生。(2)改革开放以后,银行的地位不断提高,银行的作用大大增强,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中,银行职员手中金钱(权利)越来越多,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与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3)现代市场经济中,分工越来越细,委托代理链越来越长;银行职员并不是手中金钱的所有者,只是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化,使得信息不对称,操作风险高发。(4)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并承诺2006年将要全面开放我国的银行业,银行界和学术界都在关注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笔者认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的控制能力和金融创新的能力。所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银行操作风险方面,已有的研究、实践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历史积累的管理经验,通过银行经理、员工勤勉的工作,努力把操作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西方银行界,努力对操作风险进行深入地量化,希望通过风险的量化,找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规避和管理的可靠方法。
以上两方面的努力,都是卓有成效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银行,通过上述两种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使他们国内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得到部分控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一部与风险作斗争的历史。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今天的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法律意义上实体,又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作为企业,它不仅有一般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商业银行,它还有与储户(债权人)、与贷款者(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作为经纪人,它还有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很复杂,它有董事会、CEO、财务部、人事部、市场营销部等不同部门和数量众多的分支行。所以在我们研究银行操作风险时,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认识方面。宇宙万物是无限可分的,在我们研究银行风险时,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研究操作风险时,我们又可以把它细分为人员风险、流程风险、技术风险、操作策略风险;再接下去,还可以把人员、流程风险引发的诱因分为:环境诱因、市场诱因、基础设施诱因、通报交流诱因、人员筛选诱因、个人因素诱因……。如果这样一直细分下去,我们对风险的认识就更全面、更准确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微观与整体的矛盾,其“不相容原理”认为:“当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的能力必将减少,在达到一定的阀值以上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将这个原理引入银行操作风险研究领域,我觉得同样正确。
一个企业、一个银行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为了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银行的运行,我尝试采用另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考方法,即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来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核心就是“整体”和“平衡”,我称之为“整体—平衡”理论。
所谓“整体—平衡”理论。就是对企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认识始终从两方面出发:①整体。银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操作风险出现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研究操作风险时,我们需要始终从整体出发。②平衡。任何操作风险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发生不同的操作风险。
在风险识别方面,我通过银行主要职能部门与人体要害器官的对比,试图提出一个企业/银行机体理论,用整体、平衡的方法来阐明,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的本质。由于学识的肤浅,企业/银行机体理论在本文中仅仅是一个雏形,非常不完善。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对它进一步深化、细化。
挑战的第二个方面,来自论文的结构。因为我的企业/银行机体理论只是一个雏形,还不具有统率全篇论文的力量,所以我把它放在论文的第二部份:人员、流程风险识别中,作为风险识别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操作风险研究是一个项庞大的工作,在本文有限的篇幅内,我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员、流程两个子风险方面。论文的整个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导论”。首先论述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风险体现、风险管理现状、操作风险的定义,确立本文重点研究的两个子风险——人员风险和流程风险。其次,分析在我国金融转轨时期,人员、流程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人员流程风险的识别”。从银行树、企业/银行机体理论开始,分析人员、流程风险的本质;通过风险识别对照表和业务流程设计原则的提出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标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银行传统业务,具体分析了各业务的风险点。用典型案例分析,验证了“整体—平衡”理论的正确性。
第三章“商业银行人员、流程风险的成因”。在风险成因方面,本文作了三个层次的探讨,第一个层次探讨了银行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它主要涉及银行总经理和人事部门的问题;包括管理观念不到位、员工人员素质低、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内控失效等;第二个层次从更深的层面,也就是银行治理结构层面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使命,董事会结构对银行整体失衡(频繁发生人员、流程风险)的影响。我认为,这一层次的原因,是问题的关键。只有解决好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问题,人员、流程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第三个层次,是外部监管方面。外部监管的作用就是保护储户/债权人的利益,以及确保银行和金融导流运转良好。有效的外部监管,对人员、流程风险的发生起到一层防火墙的作用。而外部监管的缺失,则会放大个别银行的人员、流程风险损失,进而使整个银行系统受到冲击。
第四章“人员、流程风险的度量”。主要介绍了当前操作风险量化的成果: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度量法。这三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员、流程风险的度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瑞士信贷集团采用的风险仪表板方法。该方法虽然没有对人员、流程风险进行精确的量化,但是它在帮助高层管理人员控制人员、流程风险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第五章“人员、流程风险的控制”。在针对风险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控制方法。首先是制度设计层面。该层面的调整和完善十分重要,但该层面的改革是金融高层领导人才能决定的事情,对普通基层银行经理意义不大,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管理层面的控制方法上,在论文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希望该部份的内容对银行一线管理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