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我国直肠癌预后差,发病率仍高于结肠癌。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报道不一。既往研究常将结肠癌与直肠癌作为一个病种进行分析,鲜有文献针对直肠癌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此外,与结肠癌不同,化疗在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并对化疗方案疗效进行评估,以期提高对直肠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2.MicroRNA是新发现的一类含有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目前研究认为,其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肿瘤关系密切,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直接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在我国对其研究少,尚无报道直肠癌及直肠癌前病变miRNA表达谱。因此,本课题对直肠癌及直肠腺瘤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miRNA表达谱差异,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1.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301医院直肠癌术后于消化科辅助化疗且病例资料详备的159例患者,对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应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间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所有生存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均以P<0.05为有显著性检验水准。2.选择直肠癌、直肠腺瘤及正常组织进行检测,筛选直肠腺瘤、直肠癌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1.一般资料:159例入选,男性81例,女性78例,男女比例1.04:1:平均年龄为53.24?1.14岁,最大年龄79岁,最小26岁,中位年龄为5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159例中失访19例,失访率11.95%。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2%、63.9%、55.0%。Ⅰ、Ⅱ、Ⅲ、Ⅳ期分别有9、47、85、18例,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80.4%、41.2%、15.3%(P<0.01)。所应用的7种化疗方案均含有5-FU,采用Log-Rank法检验不同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589)。5-FU采用静脉滴注者118例,持续输注者41例,两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92.6%;3年生存率分别为57.0%、77.9%;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5.3%。持续输注组生存率较高,但统计学上分析两种方案对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并无明显差异(p=0.084)。化疗方案中不含铂类、含顺铂类、含奥沙利铂三组,其1年生存率分别为79.9%、88.1%、88.5%;3年生存率分别为57.7%、63.0%、62.2%;5年生存率分别为51.9%、56.3%、53.3%。含铂类的化疗方案可能更有益于患者总生存率,但统计学尚无显著意义。单因素分析:与直肠癌预后有关的因素包括:术前病程、体重下降、癌胚抗原水平、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远处转移、脉管癌栓、手术类型、围手术期输血。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体重下降、淋巴结分期、脉管癌栓、围手术期输血及肉眼类型。2.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瘤与正常直肠黏膜相比,上调的miRNA15种,下调的23种;直肠腺癌与正常直肠黏膜相比,上调的miRNA37种,下调18种;直肠腺癌与直肠腺瘤相比,上调的miRNA34种,下调8种。共5种miRNA在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逐渐上调,未见明显逐渐下调的miRNA。结论:1.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7种化疗方案中,无疗效突出的化疗方案;但5-FU静脉持续输注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含铂类化疗方案似更有益于患者。直肠癌的治疗可能依赖于多学科综合治疗。2、经COX模型分析,远处转移、组织学类型、体重下降、淋巴结分期、脉管癌栓、围手术期输血及肉眼类型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率亦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并且在淋巴结检出率较低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可能更适合判断患者预后。3.初步建立了直肠癌术后生存预测方程:[h(t,xi)]=h0(t)exp(1.713x1+0.261x2+1.202x3+0.647x4+1.153x5+0.612x6+0.378x7).4.直肠癌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5.miRNA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6.预测SMAD2可能为miR-18a的靶基因,预测BACH2等可能为miR-31的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