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重庆市概况,概述了重庆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指出旱灾是重庆市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广、灾害累积效应最大的自然灾害.第二部分为重庆市旱灾分析,这一部分以重庆市旱灾指标、旱灾类型及等级划分方法、旱灾特点、旱灾成灾机制与背景为内容,详细对重庆市的旱灾进行论述.第三部分以重庆市2001年旱灾为例,详细分析2001年重庆市旱灾发生时的降水、蒸发、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特点,及2001年旱灾成因和旱灾的发生发展过程.由于该年以伏旱突出,故该文还归纳了这年伏旱的特点,并在重庆市救灾办提供的资料基础上,以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为指标,来突出该年伏旱经济损失严重的特征.第四部分为2001年重庆市伏旱经济损失分析.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小部分:第一小部分为2001年重庆市伏旱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区域性的原则,重庆市旱灾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灾害救援损失;第二小部分为2001年重庆市伏旱经济损失定量分析,该部分在前一小部分的指标体系框架下,分别对2001年重庆市伏旱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灾害救援损失进行定量化计算.对于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较容易确定,采用市场价格法:对于间接经济损失的定量,借用了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的投入产出法;对于灾害救援损失的定量,其中的抗旱投入费用采用统计调查法,而投资溢价损失移用经济学中的影子价格来计算.最终的结果表明:2001年重庆市伏早的经济损失额占当年市GDP的2.58%,其中的直接经济损失额、间接经济损失额、灾害救援损失额分别占当年市GDP的1.66%、0.55%、0.37%.第五部分为重庆市旱灾减灾对策.指出应从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灾能力、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承灾能力、提高救灾能力等方面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旱灾经济损失.第六部分为结论与思考.从对重庆市旱灾分析和经济损失评估分析中可以看出,旱灾是制约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负面因素,认识到这一点,无疑会对重庆市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维护与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