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都使得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必要,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地处西部的陕西关中地区位于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大部分是平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称为“八百里秦川”。关中地区历史悠久,其中西安曾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古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关中地区在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但是关中地区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所以关中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本土固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当地农民历史上传承的文化情结,同时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习俗,最终使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主体地位。目前国内外对于农村文化组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应看到大多研究仅仅停留在表层化的描述层次,对农村文化组织缺乏整体、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视角局限于自上而下的泛泛而谈,鲜有以农村社区为研究单位,研究生长在农村社区的、正在发生的农村社区文化组织活动,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此,本研究以陕西关中农村社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关注生长在农村社区的、正在发生的农村社区文化组织活动,以还原农村文化组织的真实,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本文将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的历史演变放入整个农村社会组织体系框架中进行了初步梳理,主要从三个大的时期着眼:即传统农业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即转型期。指出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受宗法血缘制度、“家国同构”的体制构架以及专制政治等因素影响,传统社会时期关中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所建立起来的农村组织以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由社会道德规范调节的传统农村社会文化组织制度化程度较低。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尤其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国家掌控了农村文化资源,传统的农村文化组织被当作封建参与或反动势力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包含在人民公社中的各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组织。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即转型期关中农村文化组织体现出社会转型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与现代交织。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民间文化组织在日益走向没落,象庙会组织及农村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组织则遗存下来,但自身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新的文化组织则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不断的兴起,并发展繁盛,共同构成了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建设的现实图景。其次,本文在分析传统及现代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发展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经济背景、政治契机等方面对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探讨。再次,对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进行功能分析,指出其具有凝聚社会资本、满足精神需求、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传播信息和文化及为农村老年人创造福利等正功能,同时也具有滋长封建迷信及愚昧落后行为和诱发盲目的集合行为等负功能。最后指出要正视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等统筹考虑,发挥其正面功能的同时,对其负面功能加以消除,正视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同时给关中农村社区文化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在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