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行使知情权的限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hu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人单位知情权源自于《劳动合同法》第8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该权利的赋予,旨在诚实信用原则的背景下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缔结阶段的信息互通,以便双方掌握对方的基本情况继而对是否缔结劳动合同作出判断。但是,由于权利内容不明确以及劳资关系的不平等性,用人单位在行使该权利时常常以知情权为借口“为难”劳动者。由此,有必要对用人单位知情权行使限度进行研究。本文以85份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劳动者基本情况”,包括劳动者隐瞒或虚构年龄、真实个人身份信息、工作经历、学历证书/技能证书、婚育状况、健康状况、刑事犯罪记录、家庭成员信息、工作现状/兼职、与其他单位的劳动争议现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手机定位和安装摄像头、劳动者职位等对裁判结果的影响,发现:一是各地法院对“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理解有分歧,在裁判理由和结果上尚没有对用人单位知情权的行使限度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屡见不鲜;二是司法实践极少应用职位区分原则,对所有劳动者的相关信息一概而论;三是用人单位在缔约阶段对劳动者提供的个人信息的审核义务受到忽视,实践中几乎不认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此义务;四是用人单位在诉讼中主张知情权的依据较多,劳动合同之外的依据与用人单位行使知情权的关系认定不清;五是司法裁判对于履约过程中用人单位使用监视、监控、监听等手段行使知情权的做法基本予以默许。有鉴于此,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对用人单位行使知情权的限度进行规范。在立法方面,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主张知情权的依据,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在书面劳动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合同以外的文件主张其知情权受到侵犯;借鉴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中区分不同信息以划定保护和利用程度的做法,结合职位区分原则,将缔约阶段中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划分为劳动者个人绝对隐私信息、劳动者个人相对隐私信息和劳动者个人一般信息,以此限定用人单位绝对不可以知悉和获取的信息和用人单位绝对可以知悉和获取的信息;强调用人单位在履约阶段行使知情权的明示原则;明确用人单位行使知情权时应承担的附随义务,即审核义务和保密义务。在司法方面,要完善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制度,为各地审理相同类型案件提供统一裁判思路,以便建立较为统一的裁判结果。
其他文献
介绍了OPC技术、OPC服务器和客户程序的通信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OPC的PLC交换式以太网络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网络的不同的客户程序不仅能够通过TCP/IP网络实现对P
随着当前人民银行会计电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由单纯的会计核算向风险控制、会计分析、会计监管等方面发展,这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人民银
以平面假设为基础,分析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以及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剪应力的相对比值的影响因素,并对强度计算时是否必须考虑扭转正应力提供了判断依据.
<正>一、研究背景1、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重要动力。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