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是世界各国政府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耕地资源的短缺,国际粮食市场供需日渐紧张。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中央从2004年起,就开始强调粮食问题的关键性,并连续提出了一系列用于调整粮食生产的政策。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对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保持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同时还能带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致富。自1978年以来,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黑龙江省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更是促进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到2010年突破1000亿斤,为黑龙江省经济模式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国家打造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黑龙江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界定了粮食和粮食生产的概念,以投入产出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产业关联等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和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并从四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概述。(2)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主要从土地因素、资金因素、劳动力因素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3)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本部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C-D生产函数分析及贡献率预测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降维处理,结果表明:化肥施用折纯量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增产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自然灾害对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危害程度再不断减弱,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逐步提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其后是化肥施用折存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1983-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建立C-D生产函数模型,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化肥施用折纯量次之,受灾面积的回归系数为负值,即受灾面积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反向作用。(4)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部分对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保护耕地资源;合理施用化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推进科技进步。